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鸡鸭鱼肉不断顿每人一身新衣裳, 敬老院里的“五星级春节”

烟台日报 2011-01-27 19:50 大字

又是新春到。各地群众如何欢度节日?田间地头收获几多笑声?察民情、解民忧有哪些暖心的民生行动?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本报选派记者分赴各县市区,入农家、到厂矿、访民生……一起倾听来自基层的欢声笑语!

本报1月26日讯(YMG记者张晋通讯员梅多芬张玉涛李琳摄影报道)

“小年”来临之际,莱州市朱桥镇敬老院里却温暖入春、年味十足。记者今天走进这家“五星级”敬老院,亲身体验这群快乐老人的别样新年。

“俺今年刚住进敬老院,以前过年一个人在家感觉很孤单,现在有这么多人作伴,真是太高兴啦!”65岁的郎咸吉是个闲不住的人,在敬老院里也不忘忙年,这阵子正进行卫生大扫除。老人说,这里的生活很好,一日三餐中午吃青菜、肉和米饭,早晚有稀饭、萝卜和豆腐。食堂每逢周一、三、五还给加餐,鸡鸭鱼肉轮流来,身体也比以前硬朗了。

屋里窗明几净,暖烘烘的,每个床铺整洁有序,几个老人正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聊天。其中81岁的郎国强和张书兰,结婚50多年,无儿无女。郎国强告诉记者,入住敬老院之前,他们住的老房子四处透风,每逢冬季他们总是躲在屋内,除夕夜听着外面的鞭炮声,感到格外孤独。“多亏听了村干部的话,住进了敬老院。这里真的是热汤热水、有鱼有肉、有人照顾,非常滋润。”张书兰泪光闪动。朱桥镇敬老院院长李有玲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朱桥镇投入130万元对原来的3处敬老院进行集中整合,使该镇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人数由原来的60多人增加到130多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五星级敬老院”。这不,市、镇两级政府还花3万余元为老人添置新衣、新鞋,更换了新的床单和被套,准备了鸡鸭鱼肉、粮面油等充足的节日物资。春节期间,当地民间文艺队还会到敬老院开展舞龙、舞狮、旱船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丰富老人们节日期间的生活。

“人老了就跟小孩一样,过年都盼着穿新衣裳,进了腊月,就给老人们量衣服尺寸,记穿鞋尺码,有的老人有点驼背,有的老人是小脚,都要做好详细记录,然后到市场上去给他们购买合适的新衣服、鞋和袜子;老人喜欢新鲜颜色,我们还特意去买了几批大红布,给老人做了床单和被套,年前就会发到每位老人手里,让老人们新年新气象。”敬老院里工作人员认真地说。

坐在床上的吴淑芝老人看着我们一个劲地笑,这位84岁的代养老人前年患了老年痴呆症,起初经常哭闹,有时候还拉尿在铺上,可服务人员从不嫌弃,总是帮老人收拾干净,保证老人每天都能睡在整洁的床上,身着干净的衣服,如今老人的状态好多了。

当记者采访结束时,敬老院里的午饭已做好,香喷喷的饭菜,隔着食堂门就能闻到……

新闻推荐

冯玉成:年过古稀爱书人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过七十的老人们,或者在家侍弄花草,养养金鱼;或者出去拎只鸟笼,哼哼小曲;更或者三五成群,打打扑克练练太极。可是在莱州市文昌路街...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