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个年关,春联艺人赵春义写了两千多张大字, 买春联,来副手工原创的

烟台晚报 2011-01-10 07:35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姜乾通讯员孙政黎摄影报道)“好!写得好!”昨天上午,从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南十里堡村赵春义家,传出阵阵叫好声。闻声入内,不大的客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宽大的四方桌,桌前围拢着来自四邻八村的乡邻,观看赵春义写“对子”。

“鸿运万事顺,财盛百业兴”、“红梅香小院,玉兔下人间”……装修一新的墙壁处,摆满了一副副喜庆的春联和大小各异的“福”字,兔年的年味扑面而来。“若是再喝上二两小酒,写得还要好。”老赵边挥毫泼墨,边不失幽默地说。

■不为挣钱只图个乐呵

赵春义今年54岁,是南十里堡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写对联已有20多年的历史。

“从进十月门开始,每天书写五六十副,如今存量超过上千副。”老赵咧着嘴笑着说,光大红纸就用去了两千多张。这一千多副字,要依次展开晾干,老赵的“小”家明显不够用。经过合计,每年到冬天,老赵就去租借该村一个七间房大小的厂房,专作“对联陈列室”。

“一天不停地写,身子累,但心情愉快。”老赵脸上洋溢着自豪的表情说,过年时,全村家门上,几乎都贴着他书写的春联,在大街上走一圈,看着红纸黑字,那感觉比过年还要高兴,满足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鉴于老赵的手艺,村民封他“农民书法家”。过年期间,大家也乐意张贴老赵的杰作。“自己买好纸,上我这来,一支烟的功夫,就能满意而归。”老赵说,认识的不要钱了。

每年,老赵从腊月初八开始赶集,一直卖到腊月底:大“福”字一个1元,2米长的对联一副12元,1.8米的10元,1.6米的8元。“去掉本钱,净收入约五六千块钱。”老赵的爱人接过话茬说,老两口儿就一个儿子,工作不错且已结婚,不用家里操心,加之老赵每年三亩樱桃地,将近2万元的收入,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闲来无事,老赵就喜欢钓钓鱼、练练笔,赚个“外快”,“指望这个发不了家,老头天天挨

冻到集市上,也就是图个乐呵。”

■独家原创对联强过机印

“书法是从小练就的,这东西重在琢磨、研究。”老赵说,他闲云野鹤惯了,追求也不高,只想在小圈圈内,混个脸熟就好。

“我每年都到老赵这儿揭‘对子\’。”来自虎头崖镇的李树强说,老赵的字端庄、有劲,又不乏秀气,再配上他家的高门楼,显得格外庄严大气。虎头崖镇距老赵家约莫二十多里,李树强是专程跑来求对子的。“集市或商场里的对联大多是字体工整、色彩鲜亮的机印对联,用毛笔、墨汁书写的‘手工\’春联少之又少。”李树强说,他非常欣赏老赵书写的字体,机印达不到这个效果,再者,他还可以跟老赵一起研究一副独家原创的对联。“春联还是手写的好,那样更有年味。”前来“揭对子”的人相互议论说:“春节是咱中国的传统节日,对联是与之配套的老传统,写春联若变成印春联,那会失去贴春联的本来意义。”

据老赵介绍,现在能写春联的民间艺人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年轻人干这行的寥寥无几。“练书法,吃苦受累,收入还低,急功近利的年轻人没几个人愿干这行。”老赵说,手写春联的人少了,机印春联也就应运而生了。“不过,随着农村群众文化素质

和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手写对联还会再回来的。”老赵对手写对联前途仍信心十足。

■对联折射生活变化

“这几年,车用对联需求量增多,门用对联纸张变大,一米八、二米的大对联备受青睐。”谈起这几年“对联”的变化,老赵感慨颇深。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如今,文峰路街道不少村民住进了新房大宅,户户门楼高耸。同时,几乎家家盖起了车库,存放轿车、面包车、农用车……“的确如此。”文峰路街道宋家村的宋金林也感言道:“俺村总共才不到100户,有车的人家就占了一大半,就说今年吧,又新上了轿车5辆,面包车10多辆。”

不仅对联的样式,主题同样发生了变化。前些年,村民期盼来年盼的多是好兆头,“钱财”二字在过年对联上反映得很多,像“勤饲养六畜兴旺,多积肥五谷丰登”、“户对青山摇钱树,门盈绿水聚宝盆”等。如今,“寿同山岳永,福共海天长”、“平安如意千年好,人顺家和万事兴”,这类充溢着对家庭和谐、家人健康、社会新气象的对联,特别受村民喜爱。

新闻推荐

大棚桃花别样红

2月12日上午,莱州市金城镇鲍李村张忠良家的油桃大棚春意盎然,粉红的桃花簇簇拥拥,开满了枝头,张忠良夫妻俩正忙着给桃花授粉。“去年12月下旬搭的棚,由于温度适宜,桃花在春节...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