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耄耋老人的书香情

烟台日报 2010-11-01 18:50 大字

10月30日上午,在莱州市永安路街道西小区83岁的老党员姜兰元家里,七、八名老党员正进行集体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像这样一个月一次的“读书例会”,每次都能吸引左邻右舍前来读书、借书、品书、侃书。

私人“百科书库”

走进姜兰元老人的家,一种清香的书卷气扑面而来,桌子上、沙发上、地上、床上都堆满了书。面积不大的“书房”里除了书还是书,三个书橱塞得满满的,到处都是装书的箱子盒子,按照历史、文学、艺术、体育等都进行了一一分类,堪称一座包罗万象的“百科书库”。

一个人爱藏书、爱读书竟然达到如此痴迷的境界,让认识他的人都赞叹不已。据介绍,因为姜兰元老人藏书比较齐全,当地文史馆工作人员还曾到他家进行借阅。随着姜兰元老人藏书量的增加,这个“书库”目前只能容纳两个人站立,如何放置藏书,成了老人的烦心事。

藏书近6000册,各类书籍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姜兰元老人的住所本来就不大,现在大量的书籍和剪报被藏在箱子和盒子里,没办法完全展示出来。不少书籍和报纸不得不放置在客厅和卧室中。“现在书籍都积压在屋子里,不少好书得不到养护”。

“这些书都是我平时省吃俭用攒钱买下来的。”姜兰元一边摸着爱书一边说。他收入不高,住房面积也不大,对于藏书一开始家里人并不理解他,他的亲姐姐还曾经来劝他少买书。“我对姐姐说,我什么都能听你的,唯有这件事不行,读书、藏书是我一生最喜欢的事,是我生命的新鲜血液啊。”他说。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50多年。现在已经不能用兴趣来形容,简直就成了嗜好,已经成了姜兰元老先生的生活习惯。

一个人爱书买书并不稀奇,但难能可贵的是一生都在买书,“夏天他老人家连支冰棍都不舍得买,攒着点钱都买书买报了。”周围邻居说。据了解,姜兰元老人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然而他却将自己收入来源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买书买报纸上,而且不光是在本地买,他经常发邮件到全国各地邮购中意的书籍。

藏书是为了读书

“为了读书才爱好藏书的,不爱好读书的人没有藏书的。“姜兰元老人告诉记者,他从年轻时候到现在,每天都要读书,另外剪报也是他的爱好,大部头的剪报已经92册了,读书剪报从1957年到现在已经坚持了50多年了。

“天天得到新东西,每天读一点,加起来就多了。”老人开心的说。获得一本新书就好像一件珍宝,他会反复摸索着他的“宝贝”,即使看完了,也像新买的一样,然后包上书皮放好。说起自己和书的渊源,姜兰元说:“自己生下来就生活在藏书、读书的环境中,一辈子注定和书分不开”。

原来姜兰元的老爷爷也是读书人,那时家里便有不少藏书。姜兰元的爷爷、父亲也都喜欢书,因此,从姜兰元呱呱落地的那天起便耳濡目染,与书结缘,只要拿起书本便爱不释手。“书籍到他手里他就啥都忘了。”老伴说道。

姜兰元一直很喜欢古书,当时在集市上看到有人贩卖古书,他就会买下来,时间一长,便对藏书有了兴趣。无论哪个出版社有什么书籍他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当时每个出版社都有一个类似现在客户服务部的地方,当有读者购书或者写信时,他们就会根据情况,将出版社最新更新的书籍目录寄到读者家中。”姜兰元说,“我买书的地方可多了,走到哪买到哪。”打开姜兰元老人桌上的一本书,那是一本1957年出版的,每行字下面都是用直尺标注的红线,清晰工整。“看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就标注出来。有时为了看书都忘记了吃饭,精神集中就感觉不到饿了。”老人说。

除了收集书籍,姜兰元老人还从1957年开始了剪报。老人家的床上,桌上堆满了报纸,几张已经剪下的报纸一字铺开,一个剪报用的铁制铅笔盒,里面放着剪刀、铅笔、印泥、锥子……旁边是贴满报纸的笔记本,很厚但很工整。姜兰元的老伴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都要剪报,报纸放的哪里都

是。”记者看到这些剪报分门别类,十分细化。国家大事、社会百态、百科知识、人物……翻阅着老人的剪报,就好像进入翻开了一部百科全书。现在姜兰元老人家中订阅的报纸有四五份。老人说:“我每天都要看报纸,尤其是剪报不仅能自己学到知识,也方便后人查阅以前的事。”因为长期看书、看报,老人虽然年岁已高,得过白内障,差点失明。所以在剪报过程中,他还比较注重一些养生之道、保健小常识。

姜兰元老人年轻的时候工作常常忙到很晚,睡觉出虚汗到医院也没根治。于是他自己就翻书查资料、找偏方,终于在一张报纸上得到一个偏方,结果只花了一块三毛钱按偏方去药房买了药,竟然完全治愈。为此他收集养生之道的剪报达到30册,并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别人。“我就是想趁还能动弹多做点事,多吸收点知识”。姜兰元说。现在每隔几天书店里总能看到老人的身影,从早上到傍晚,这位书店的常客因为对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和对书籍的热爱受到了别人的尊重。

“通过读书认识社会,通过读来跟上形势,做一个真正的学习型共产党员。”说到对读书的认识,姜兰元老人这样表示。

书香传万家

不出门即能博览群书,增长才智,陶冶情操,且能抒怀命笔,操觚自如。书籍、报刊成为姜兰元一家人的重要财富。姜兰元收藏的图书多了,远近也小有名气,来借书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社区很多居民都经常到他家看书、借书,老人都热情接待,从不收一份钱的报酬。而且大家来看书,他会异常高兴。“读书是好事,人人都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多好。”老人乐呵呵地说。邻居王殿柱是他家的常客:“老姜可是个热心人,我每逢要写点东西或写篇书法作品时,都要到他家借阅书籍或者查点资料,他这儿资料最全”。

“只给自己学习,供自己家人阅读作用太小了,现在不都讲资源共享、回馈社会嘛。”姜兰元老人说。为让更多的人都分享到读书之乐,他决定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家中的图书资料,开办家庭“图书角”、变私为公。几年来,他丰富的藏书,为要求帮助查阅资料的单位和个人无偿提供借阅,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受到社区居民的称赞。莱州市文史办的同志曾来借阅《康熙字典》和李清照的资料,老人便把有关资料倾囊相授。在社区开展“读好书、唱好歌、做好人”活动启动仪式上,他一次捐献有价值的图书20余册,展出剪报76册。虽说已是高龄老人,但姜兰元依然是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人生的价值,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呵护和支持”。姜兰元动情地说。两位老人都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早年上有老人,下有小孩,收入也仅够一家人的生活费而已。但在这种情况下,挤出部分钱来购书藏书买报,那种日子过的是多么的紧巴可想而知。但他们以乐观来面对,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一家人节衣缩食,相濡以沫,不求物资上的富有,但求精神上的愉悦。家庭内部倡导读书与生活的统一,读书与生活的自然状态,书籍成为家中桌上的永恒话题,成为家庭生活的一种乐趣。

通过读书藏书,学用相长,受益匪浅。在他的潜移默化下,家庭成员全都养成了读书、爱书的习惯,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其家庭崇尚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家风淳朴,勤俭清廉,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堪称楷模。现在姜兰元老先生没事就到书店“淘宝”,然后回家剪报。一把伴随他50多年的秃头剪报刀,见证了姜老先生快乐而充实的生活,实现了一个读书人的梦想,也提高了一个家庭的文化品位。

YMG记者姜春康通讯员多芬文伟姜源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义工结对帮扶, 不幸女孩感受人间大爱

本报11月29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单伟伟许振珊摄影报道)“园园12岁啦!祝你生日快乐!”昨日,慈善总会莱州“情系学子”项目组义工一行13人,带着生日蛋...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