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闯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濯村“幸福密码”(下)

烟台日报 2019-01-08 09:26 大字

优美宜居的新濯村YMG记者慕溯通讯员李梦王海涛庞志远摄影报道在今年4月的花海版图上,莱阳濯村“赏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从脏乱差的贫穷村,到文明富裕的生态新村,濯村的又一个“幸福密码”就是党建引领。在一无矿产、二无城镇化红利的条件下,村党委书记高云建带领村党委闯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庄建设、生态促进产业振兴”的特色乡村发展道路。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濯村发展至今,正是一部党员引领村庄群众干事创业的奋斗史,也是一个“绿水青山”换来生态“聚宝盆”的生动实践。“班子强,濯村才能强”“没有高云建书记,就没有濯村的今天。”这是记者在采访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在濯村人心里,党组织就是主心骨,班子强,濯村才能强。

1996年时,濯村还是个薄弱村,村班子散乱无章,历史遗留问题多,没人愿意管。濯村工作怎么开展?莱阳市姜疃镇党委认识到,濯村由乱到治,必须先从“主心骨”抓起,从“带头人”抓起。

此时的高云建还在一家纳税过百万元的工厂担任厂长。镇党委找到他后,高云建毅然放弃年收入数十万元的高薪职位,回濯村担任党委书记,从此走上了带领濯村人艰苦创业、脱贫致富之路。

那年只有35岁的高云建有一腔乡村振兴的热血,但面对濯村的现状时也犯了愁。“村子里破败不堪,还欠了很多债,邻里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这样的村子不仅经济不能发展,管理起来也实在棘手。”高云建明白,要管好濯村,首先得有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村党组织。

随即,高云建为确立濯村未来发展规划,打开工作局面,首先从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抓起,一次一次动员同意了大家的思想,渐渐铆足了发展的劲头。为下好环境整治的“先手棋”,高云建与村“两委”成员日夜研讨,制定出“定规划、搞硬化、种樱花、做绿化”的蓝图,步调一致地将濯村打造为生态小镇。

有了规划,濯村却面临没有储备资金的难题。怎么办?在高云建的带头下,村班子成员主动出资,115名党员共同集资,最终集来13万元,成为濯村发展的“第一桶金”。有了资金,高云建带着班子成员和党员分段包干,改路、改水、改厕、改塘……就这样,一件件事办了下来,党员干部精气神上来了,百姓的心劲也齐了。“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谈及如何管理好一个5000人的大村,高云建也说出他的“秘诀”。“只要村民叫我去家里,我就去。只有和老百姓在炕头上促膝长谈,才能真正了解他们需要的、想要的,才能让我们村委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为百姓服务。”高云建说。

他是这样说的,也带着村“两委”这样做。村里有年轻人相亲、结婚,他有约必至,无法到场也让村委带去礼物捧场;对待村里的老人,他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经常去慰问关照,逢年过节送去米面油肉,甚至给孤寡老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重拾生命的尊严和希望。

濯村有1600多户5000多人的规模,让其稳居莱阳第一大村的位置。要与如此庞大的集体拉近距离,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真正做到了解民心,经过认真研究,村“两委”全面推行网格管理。将村庄划分为16个区片,片长由村“两委”成员或党员担任,设置了绿化队、卫生队、治保队等多支管理队伍,实现村干部与百姓的全方位对接服务。

今年74岁的老党员宫廷武就是16个片长的其中一员,他负责传达村里98户村民的意见,10年来架起一座“上传下达”的互通桥梁。像在旧村改造初期,拆迁曾一度成为村里的难题,村民意见纷纭。作为片长,宫廷武走进村民家中了解村民的想法,一一记录下反馈给村委。“百姓的想法村委都充分考虑,最终搬迁时全是村委干部一手帮着搬家,搬迁费用也‘反哺’给村民。”宫廷武说。

64岁的村“两委”绿化队队长高仁贵感触也颇深,他告诉记者,像日常的卫生保洁,一律由党员干部划片包干,带领百姓打扫清理,村内大街小巷每天都保持得干净整洁。在这种氛围感染下,濯村村民习惯了按时按地倾倒垃圾、不随意破坏花草、邻里有爱,文明濯村已深植濯村人的心中。

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经村委反复考察论证所作出的决策、推动的项目,像实施土地流转、农业对外开放等,在当时都成为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成功案例。由于百姓真心拥戴、高度认可,高云建每次换届选举都是高票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20多年来团结稳定,几乎没有变动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实至名归,高云建也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一切为了发展”打响乡村振兴“当头炮”,“战斗堡垒”至关重要,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高云建的带领下,濯村村两委始终把“服务濯村、服务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也把来村办企的客商时刻记挂在心头。

2002年,台湾泰瑞兰业花卉基地从青岛搬迁至濯村。一次偶然,高云建看到基地上方有高压线,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让基地安心运营,村委主动将高压线提高,保障了人身及产安全。之所以这样做,高云建说:“我们要用尽一切办法,为在濯村办企的客商创造一流的‘软环境’。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就是维护了濯村的利益,打造出濯村优质的营商环境与品牌,也让客商愿意在这里扎根。”

搞经济,为村民增收,村党委从不懈怠。2006年开始,高云建便带领村“两委”班子考察,并引进了“沧浪养生园”,建成了占地460亩地的中国北方植物园,种植1200多种植物,面向社会开放,并成为山东农大、青岛农大的实践基地。

今年夏季干旱,让入驻到濯村工业园的烟台君民纺织服务有限公司有点“吃不消”。由于工厂生产期间对用水有需求,而旱天成为继续生产的“绊脚石”。了解情况后,村委立即组织人员在工厂旁打了一口深170米的深井,以缓解用水难题。“不仅给我们打井,在工厂装修期间,村委还会组织保安队看护建材。要投产时办理各类材料,村委也会找专人帮我们去相关部门‘一条龙’服务。这样的周到的地方,我怎么舍得离开。”烟台君民纺织服务有限公司副经理于成虎说。“一切就是为了群众,为了发展。只有和群众将心比心,只有把工作做在前头,大伙的劲才能往一处使,路才能越走越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但只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有一个素质过硬的带头人,不仅能让百姓走上致富路,还能吸引外地人驻扎在这里成为新成员。濯村没有大起大落,它在村党委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自己的“胶东样板”。

采访临近尾声,华灯初上之时,濯村从南至北上千盏路灯全部亮起,一直照到庄稼地。高云建看着眼前璀璨的新濯村,心中不觉感慨。“一个人的努力,改变的可能只是方寸之地,而一个有力的班子改变的,却是整个濯村。”高云建动情地说,旧村改造时,老百姓也骂过我们,不理解为什么改变。如今他们生活在环境美、治安优、致富快的新濯村,应该了解我们一班人的良苦用心了吧。

新闻推荐

濯村幸福故事

福在富足:曾经的单一农业,变成了三产融合;曾经是收入微薄,现如今富足小康有了美丽的环境,还要有富足的钱包。如今的濯村人...

莱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阳,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