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咥碗凉面

华商报 2018-06-21 01:54 大字

不知不觉,节气来到了夏至。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节气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由于夏至处于盛夏时日,饮食显得非常重要,“冬至饺子夏至面”是民间风俗,节气研究专家傅功振介绍,在陕西,夏至吃面一般爱吃凉面、浆水面或清汤面。

节气专家:夏至是大节气

据傅功振介绍,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夏至可是一个大节气,过去在季节更替,代表着鲜明的天象变化的节气都是大节气。大节气中,人们就会特别注重吃穿等等方面。”傅功振表示。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

中国南北方在夏至日的日长差别很大,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因为太阳垂直照射,就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有趣现象。西安虽然不在北回归线上,但大家在正午时分看自己的影子,也会是一年当中最短的。由于夏至之后天气逐渐炎热,所以在夏至这一天,古时女子之间还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用来扇风、散去体热所生浊气。

傅功振认为,夏至的这些特点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生在陕西的你,还记得夏至面吗?

有着丰富民俗研究的傅功振认为,作为大节气的夏至,饮食尤为关键。说到夏至的饮食,离不开面。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吃面这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皇帝夏至祭祀皇地祇,以祈求消灾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除了祭祀外,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此时民间新麦方出,人们以面食敬地神。夏至吃面食这一食俗也流传至今。正如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

夏至节气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最炎热的天气即将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调整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夏至新麦收获,吃面有解馋吃鲜的意思。人们在这个时候多吃面,一方面庆祝丰收,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新面粉做成口感很好的面条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成分。夏季受凉后往往会出现鼻塞恶寒、头痛身重等症状,煮一碗热面,加些葱白及胡椒,趁热品尝,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吃面食是一种能量的汲取,在热天一方面要注意消暑,一方面也要及时补充能量,不然人就会身体不好,食欲不振。咱陕西是小麦的主产区,麦收之后,就是吃凉面、清汤面的好时节。清汤面里放花椒,也有解暑的作用。”傅功振说道。

除了陕西,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在夏至也会选择吃过凉水的打卤面和炸酱面,多是手擀面或揪面片儿,用凉开水淘过后用芝麻酱或肉炸酱、黄瓜丝、小萝卜丝、青蒜拌食,简直美不可言。而在南方,吃的面条品种也不少,有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唐代杜甫喜食槐叶冷水淘面,并有“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鼐资过热,加餐然欲无”的诗句。可见,制作简捷又营养的面条,自古至今都是百姓们爱食的夏日食品。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夏至食俗

陕西地区夏至也吃粽子

由于夏至节气和端午节在时间上相近,因此有“夏至尝黍,端午食粽”的习俗。

自周代起,天子在夏至举行尝黍仪式,人们将黍包成形如牛角的“角黍”祭祖后尝食。这也是粽子的雏形。民俗专家傅功振表示,西北有些地区至今夏至仍然吃粽子。比如陕西就会在夏至时吃粽子,用蜂蜜拌食凉凉的粽子也是一种消暑佳品。而所谓的“夏至尝黍”就是吃一种杂粮。也是由于人体在此时需要补充能量。二十四节气和气候物候紧密相关,都是农业生产和人们生命的一种结合。山东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煮新麦粒吃,儿童用麦秸编成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俗谓“夏至饼”,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节气漫谈

“夏九九”歌谣里的百姓智慧

至者,极也。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与夏至是两个极端,虽然并不是最冷或者最热的时节,但是人们发现了这两个节气与太阳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而到了冬至,则正好相反。

别说这是很复杂的学问,在我们身边,老百姓的智慧都体现在歌谣中。夏至跟冬至一样自古流传有“数九歌谣”,只不过“冬九九”流传较广。“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夏九九”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夏九九”歌谣中也有很多盛夏时的民俗。最早的夏九九歌见于宋代陆泳撰著的《吴下田家志》,而后清人杜文澜撰著的《古谣谤》里也选有夏九九歌。从夏至后起,“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如甜蜜;四九三十六,争向街头宿;五九四十五,树梢轻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也有先人刻的“夏九九歌”,与前述稍有不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我国南北温差夏季小、冬季大,因此“夏九九”没有“冬九九”的地域局限性。除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分地区外,适用范围更广。华商报记者 路洁

夏至养生

宜晚睡早起 心静自然凉

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中医专家杜起认为,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古人对于夏季的养生很有讲究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杜起介绍,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夏季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印读节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却有情

夏至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这一天白昼在全年中最长,在古诗中也有所描摹,唐代诗人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诗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半夏时节,阵雨成就了特殊的景观,诗豪刘禹锡的《竹枝诗》借景寓情,描写夏季里青年男女美妙的爱情。以此诗入印,在炎炎夏日取雨之清气怡心,绵绵爱意怡情。

解读印人:伏海翔,别署山父、扶风人、大荐福寺洒扫男丁,供职于西安博物院。现为终南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物认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温馨提示:本方精品印章接受收藏询价,藏家可添加微信angle61980,或致电18891990828咨询

新闻推荐

莱阳公路局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晨报讯(YMG记者安益通讯员宫琳笑)6月15日上午,莱阳公路局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举行了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莱...

莱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