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神童迷信”该下架了

潍坊晚报 2017-12-10 09:44 大字

6岁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最近几天,烟台莱阳第二实验中学的14岁初中生李某某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人物。莱阳第二实验中学对外宣称,李某某成功签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不过“天才神童”的光环并没有停留多久,质疑声便纷至沓来,李某某所获得的奖项、参加的很多活动被发现“查无实据”。

(本报今日A7版)在“神童”的光环之下,年仅14岁的李某某瞬间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好景不长,信息造假的质疑纷至沓来。虽然很多细节和真相有待进一步理清,但部分经历信息造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从家长到学校,再到当地教育部门,他们心有灵犀地夸大事实,可谓“各怀鬼胎”。

对于家长而言,家有“神童”可以吸引媒体关注,让孩子成为名人,这不仅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喜事,更能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享受更优质的资源。

学校方面,“神童”的背后必然有“神童母校”“神童老师”等光环,学校形象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质变,何乐而不为?

当地教育部门在宣传时添油加醋,为的无非就是渲染自身教导有方,在政绩簿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表面上看,“神童”信息造假是家长、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急功近利造成的,但其背后的推手却是社会对“神童”的盲目迷信。试想,若民众对“神童”无动于衷,他们又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似乎旺盛生长着一种“神童迷信”。从“华容神童”到“湖南神童”,从学校争抢到舆论吹捧,社会只管津津乐道于“神童”的非凡成绩,“天才少年”的光环遮蔽了成长的缺憾,变异的成功学扭曲了正常的教育观,使得“神童教育法”甚嚣尘上、迷惑人心。

以李某某为例,虽然他在编程方面有过人之处,但从信息造假方面而言,至少存在诚实守信方面的短板。品质有缺陷,“神童”还能算得上成功的教育榜样吗?

不仅是家长、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民众也应放下对“神童”的迷信。尊重科学教育规律,重视每一个生命呈现出的特殊或平凡状态,为他们提供健康、科学的成长环境,孩子们才可能自由地尽情绽放。

新闻推荐

麻省理工提前录取未发榜 美招生面试官:签约神童不太合常规

近日,来自山东莱阳市的14岁“神童”李某被“麻省理工大学”提前签约的新闻在网上热传。但随着各项细节浮出水面,这一消息也受到了多方面的质疑。“MIT招生官网截图:今年提前录取发榜时间为2017年12...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