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慈善义工是港城文明名片

烟台晚报 2017-12-06 10:36 大字

昨天是“国际义工日”,烟台市慈善总会决定对晚报义工中心等80个优秀慈善义工组织进行表彰,授予“优秀慈善义工组织”称号。同时,3466名义工晋星。(详见本报今日A12版)

表彰义工,正是传播义工精神。烟台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内含慈善义工的不懈努力———在连续5次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20余万人次慈善义工,集中参与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当前,在烟台大街小巷,人们始终会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马甲,穿梭于社区内的每一个角落。环境清理、免费义诊、劝导文明过马路、植绿护绿、节能环保、陪老人包饺子、为敬老院老人理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城市建设贡献着力量,成为活跃在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他们就是慈善义工,他们是守护城市文明的使者。

慈善义工服务,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义工精神,已成为港城不可或缺的精神典藏。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注册的慈善义工数量达到5万人,义工管理中心31个,义工工作站137个,星级慈善义工达到2.2万人。其中,两名慈善义工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6个组织和个人获得烟台市文明办评选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和“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毋庸置疑,烟台市慈善义工和志愿者们用勤劳智慧,擦亮了城市精神景致,为文明烟台、爱心烟台增光添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晚报义工中心连续9年获表彰。她成立于2006年8月8日,是全省首家媒体义工中心,也是目前全市拥有义工最多的慈善义工中心。11年来,义工数量从最初只有400人,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5000人,中心下面有16个服务队,182个服务小组,蓬勃之势,硕果累累,步履铿锵。“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烟台晚报义工”,11年来,晚报义工用无私奉献和真情挚爱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融洽了世间隔阂,默默地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晚报义工已经成为烟台一张靓丽的文明名片。

文明城市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而慈善义工就是城市默默奉献的“先行者”,他们改善周围环境,提高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明。可喜的是,借助烟台晚报城市全覆盖的媒体力量,义工们开展的安老扶幼、助残济困、助医助学、保护环境、社区服务、公益服务、紧急救援及其它社会公益活动,坚持无偿服务原则,没有物质报酬,影响深远,为城市文明刻下了精彩。

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慈善义工一直在行动。当前,义工精神已和烟台城市文明紧密相依。无论是走过十一年的“晚报慈善义工”,许振珊、姚俊、刘乙、于仕德、王中华、倪桂芬、安涛、杨秀振、于洪英等响亮的名字组成了志愿服务群体,还是莱阳市青年志愿者“梨城春雨”志愿服务队,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义工班”,抑或“订票哥”甘宜强等“凡而不凡”的志愿者们的出现,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城市文明没有门槛,做公益慈善没有限制,平凡依旧可以写就伟大。

爱在烟台,难以离开。做慈善,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也期待着,更多人加入到慈善义工行列,从点点滴滴做起,从随时随地做起,日行一善,善莫大焉。本报评论员姜春康

新闻推荐

检察官“咬文嚼字”,还嫌疑人一个公道

“多亏了你们检察官,我愿意赔偿老板损失,今后再也不做傻事了……”2016年5月23日,在莱阳市看守所驻所监察室内,在对梁某进行检察宣告,告知其不涉嫌盗窃罪后,19岁的梁某一脸感激地对办案检察官说。犯罪...

莱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