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员登记表》背后的真实历史, 以1943年莱东县一段抗战故事为原型,史称“五七”惨案

今晨6点 2016-10-01 21:48 大字

《党员登记表》是当代著名作家峻青(原名孙俊卿)的代表作,是以1943年莱东县(现莱阳市)一段抗战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

YMG记者姜晓通讯员李梦杨海峰摄影报道

《党员登记表》来源于真实故事

1954年5月,峻青写出了代表作《党员登记表》,故事发生在1943年海莱山区的白色恐怖时期,处在敌占区的地下党区委书记老赵,将一份党员登记表埋藏起来。由于叛徒的出卖,老赵被敌人逮捕,正巧碰到前来送饭的共产党员黄淑英。为了保护关系到全区党员生命的登记表,老赵示意黄淑英找到这份机密文件。黄淑英实现了老赵的遗愿。不久,也遭到敌人逮捕。她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直至壮烈牺牲。她的母亲接受女儿牺牲前的重托,以乞讨为掩护,保存了这份党员登记表,保护了党组织的安全。《党员登记表》是以莱东县一段抗战故事为原型,1943年4月初,莱东县委副书记宋云甲和九区区委副书记宋洪禄深入九、十区敌占区检查地下党组织工作和对这些地区党员进行普遍登记。两人由霞峰村返回县委途中,与国民党县区队遭遇,宋洪禄、宋云甲先后牺牲,随身携带的干部、党员、进步群众登记表,连同组织发展工作的谈话记录等材料,一并被国民党县区队获得,随后不少党员和抗日群众落入赵保原手中。5月7日,赵保原部在五处渡、淳于、大陶漳、留格庄等地共杀害46名党员和25名群众,史称“五七”惨案。据时任韶格庄地下情报站站长辛成学回忆,当时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传递情报时,甚至都把情报塞进驴粪球里,然后扮成捡粪的农夫,走村串巷,秘密开展工作。《党员登记表》对这段故事进行了大胆地加工改造,不仅体现了当时地下工作的紧张情势,更鼓舞了广大党员干部的革命积极性,让老百姓回味昨天战争的残酷,提升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

峻青作品将登上京剧舞台

峻青不仅用青春进行战斗,更用一生真实的记录了战争岁月。“它驱使着我,用手中的笔,把当年的艰苦斗争———烈士们崇高品质和伟大光辉谱写下来,让它去烛照和鞭挞那极少数的背叛了革命的人肮脏的灵魂,去鼓舞那更多的在新的生活中大步前进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让他们知道,胜利是如何地来之不易,人们应该如何地珍惜今天的生活,永远不要忘记革命。”回忆起那些激烈的战争画面,峻青激动不已地说道。

今年以来,莱阳市着手将峻青的短篇小说《党员登记表》改编成京剧剧本,搬上舞台,以期进一步加大包装、宣传力度,重温经典,扩大影响,以新的艺术形式和手段进行再创作,让胶东红色文化“可亲可敬、可看可学、可经营可收益”,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这项工作由莱阳市京剧团具体负责,计划今年“七一”期间汇报演出。莱阳市京剧团先后邀请烟台文艺创作中心副主任、二级编剧张胜云,莱阳京剧团原副团长王仁林合作改编剧本,初稿已经完成,作曲和舞美设计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进行中,下一步将进行排练工作,预计6月20日左右即可完成,七月份即有可能登上舞台,届时老百姓将重温红色岁月,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人物小传

峻青,让红色岁月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

峻青(原名孙俊卿)是烟台海阳人,他当过童工、参加过革命,后来凭着丰富的战争经历和自学成才的努力,写出了一篇篇感人的文章,记录了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故事,让红色岁月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年幼时的峻青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小学,13岁便去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峻青对身边人民群众悲惨的生活现状感到悲愤不已,18岁的他便毅然参加了革命,先后参加过海(阳)莱(阳)地区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斗中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直深深地感动着峻青,他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将那段难忘的战争岁月再现出来。1941年峻青写出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社记者和编辑,解放后担任文艺界领导职务。1953年峻青重新回到莱阳后,他走遍了五龙河两岸的一个个村庄,拜访了许多乡亲和朋友。

峻青回忆了同老区人民战斗的峥嵘岁月,相继发表了《马石山上》、《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最后的报告》、《交通站的故事》等短篇小说。YMG记者姜晓

新闻推荐

今天继续升温, 晴天依旧,明天开始转阴

晨报讯热了,感觉不是特别舒适了。气象部门预计,今天烟台市天气晴间多云,北风转东南风,风力不大,最高气温沿海30℃,内陆33℃。昨儿,那简直是阳光明媚!恰巧赶上周末,户...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