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区村庄清除脏乱差 干净宜居成为新名片, 美在“深山”有人识

烟台日报 2016-10-01 17:31 大字

烟台美吗?凡是来过的人已经没有了疑问。

从海滨到城市中央,“仙境”符号深深印入脑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正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走在城市发展的前沿。

但烟台人并不满足。越过城市的高楼,烟台的目光已经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投向深邃的山区村庄。

当前,在海阳、莱阳、栖霞三个城市经济发展相对靠后的县级市,正上下同心、不等不靠,发挥市镇村三级的力量,激发内在的动力,全力清除“脏乱差”,建设“洁净美”,改善“吃住行”,提升“精气神”,实现了城乡环境同治,乡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走在大山深处,阡陌纵横、河道整洁、道路宽敞、果树飘香。干净、舒适、宜业、宜居已成为山区村庄的新名片。

村干部进行绩效考核

群众幸福感最直观的体现在哪?在人居环境的净化和美化。

多年来,烟台市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村庄环境存在“脏、乱、差”现象。环境卫生怎么搞?垃圾怎么处理?栖霞的干部群众做事有一套。

昨天,栖霞市开发区东北桥村,巷道宽敞整洁,民房漂亮新颖,一个个绿色小垃圾桶整齐摆放,呈现出一幅“天蓝、山绿、地净”的美丽画卷。“现在的新面貌是全村百姓齐心协力努力取得的效果。”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永乐说,在行动之初,大伙儿就形成了共识,出汗、流汗也要把村庄环境美化好。

栖霞,属山区丘陵地形,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大山,给这片土地带来美丽自然的环境外,也给垃圾清运、环境治理造成了阻扰。美丽乡村建设从美化开始。近年来,栖霞市开发区对全区34个村及驻地主要干道、农村村路、河道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并从区域位置考虑,打造10个标杆式试点村,便于周边村庄学习经验。“清底阶段,管委出资20万元,根据村户数发放资金,同时,对各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验收,分出一、二、三类村,再拿出5万元,重点对村书记、主任进行考核奖励。”栖霞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蒋声岩说,该区执行“土办法”,将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农村岗位责任制考核,每年底村干部拿出工资的20%作为绩效考核,取得了实在成效。

改变群众卫生习惯,加大垃圾清理力度,是烟台市建设“美丽乡村”的一台重头戏。今年来,全市把清理农村垃圾列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安排专项资金打造“户分类入桶、村清扫收集、镇集中压缩、市转运处理”的农村清洁工程模式,最终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零流失、零污染”目标。

小山村3天捐款50万

山区乡镇,普遍存在着财政资金“短板”。在需要“后盾”支持的美丽乡村建设中,这些乡镇如何谋划蓝图?

在海阳市方圆街道北城阳村,一块醒目的“爱心筑路”捐款公布榜矗立村头,静静地讲述着山村谋变的信心和方式。“捐款时间只有3天,但捐款群众达到了700多户,总额达到50多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军介绍,不管金额多少,该村只有5户居民未捐款,这其中3户已搬迁外地,2户随儿女在他乡生活。

10万元、1万元、200元、20元……在公布榜上,村民的捐款数额,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好坏,有所区别,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心”用在一起,他们的“力”用在一处。“当你将筑路款投到红箱子的那一刻,能够亲身体会到,自己为家乡做贡献的那种自豪感。”村民王旭宝如是说。

村民的心声,体现了“美丽乡村”的凝聚力。迎合辖区群众对提高居住环境的新要求,方圆街道今年确定了以“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通过村民捐点、集体出点、政府补点的方式,对街道25个村庄进行统一打造。截至目前,完成资金投入1200万元,硬化道路4万多平方米、清理垃圾2400多吨等。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时代命题,但是在新时代,村民通过出‘义务工\’、捐款等方式,参与村庄建设,充分证明这一活动深入人心。”市委农工办相关负责人说。

富有富干法,穷有穷方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烟台市部分山区乡镇,积极探索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通过谋规划、定方案、跑资金、抓推进等方法,采取“资源招商”、“村企共建”、“能人回村”等方式,让美丽乡村建设“协奏曲”愈发高亢,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大幅度攀升。

绿色引来亿元大项目

绿色是人居环境中一道最为亮丽、最有特色的风景,也是长盛不衰的源泉、取之不竭的财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烟台市部分村庄秉承“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富”的理念,由此走上了富裕道路。

漫步在莱阳市姜疃镇濯村,犹如穿行在一条如诗如画的生态长廊中:鲜花苗木相间的隔离带、图案各异的绿色边坡、花团锦簇的庭院,处处洋溢着绿色气息。

很难想象,20年前的濯村,曾经人畜混居,蚊蝇肆虐,村庄没有统一规划,整体脏乱差,连亲戚朋友也不愿意来,客商就更不会光顾,更谈不上经济发展。

治穷先治心,改貌先改人。面对现状,村庄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先把环境治理好。十几年来濯村栽植绿化苗木60万株,绿化美化空地120亩,全村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10万株樱花观赏区。据不完全统计,濯村现有的绿化美化苗木总价值已高达1.2亿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美的环境、成熟的配套,无疑是吸引企业落地的“第一眼”要素。在濯村工业园,记者看到这里水、电、路、通讯、排污和供热等基础设施完善,新加坡、日本、香港和加拿大等12家客商在这里落户,投入资金近6亿元,村庄形成了“以商养商”的良性循环。“在实现了农业和工业的双重升级之后,濯村正在酝酿着第三次转型升级。”村支部书记高云建介绍,从2006年开始,濯村开始了对开发旅游业的新构想,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保护利用好生态资源,打响濯村旅游品牌,目前一个投资5000万元的养生植物园项目已初具规模,一个投资3.2亿元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也正在建设。

天蓝、水碧,山青、人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让美丽的乡村更加妩媚动人,清秀的山川更加挺拔俊俏。“建设美丽乡村,共建幸福家园”,不仅成为广泛的共识,更变成了一种集体的行动。这种行动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农村环境面貌万象更新,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YMG记者姜乾实习记者郭超通讯员仁浩文国初灏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打工几十年,老了该咋办?, 医疗和养老两大难题让老一代农民工难以“扎根”城市

编者按: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实施《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山东省农民工权益保障3年行动计划》和《山东省农民工公共服务3年行...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