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重振家族:贰臣宋琬的不二选择

山东商报 2014-07-24 17:17 大字

位于莱阳市的宋琬故居,如今还是莱阳市博物馆所在地点击查看原图孔有德、尚可喜、洪承畴、钱谦益、方大猷、潘士良、吴六奇、祖大寿……这些人的名字,有的会出现在影视剧中,有的则出现在武侠小说中,不过或许只有熟悉明清历史的人才会知道,这些人都曾在两个朝代中为官,而且被写入了︽贰臣传︾。朝代更迭之际,总有一些官员会被扣上﹃奸臣﹄或﹃卖国贼﹄的名号,其中有些人确实是失去了气节,在大军压境之际投降反戈,但是也有一些人,只是被历史的洪流推着向前走去,他们的内心之中,充满无奈与悲愤。宋琬,无疑是后者的代表。

莱阳邑难

如果没有莱阳邑难,也许宋琬会是一个醉心于诗歌创作的诗人;如果不是出生在明清易代之际,也许宋琬不会如此痛苦;如果不是为了家族的荣耀,也许他不会去参加满清的科举,自然也不会遭遇世人的非议与莫名的牢狱之灾。

不过遗憾的是,历史永远不能用如果来假设。

作为一名幼年时就被诸多文人墨客赞誉为“少能诗,有才名”的神童,宋琬的少年时代可谓一帆风顺,“小试县、府、道,皆冠军”,甚至连他那读书做官的族兄宋玫也忍不住在外人面前“王婆卖瓜式”的夸奖他:“吾家玉叔,年未弱冠,诗才俊逸,皆有为而作”。

不过,这一切从莱阳邑难发生之后,出现了改变。

公元1642年,满清部队攻破了松山,明将洪承畴被俘,随后,锦州守将祖大寿率众降清,这样,作为大明王朝在东北边境最重要的门户锦州失守,这不啻于给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的心口上撒了一把盐,而清军也趁机从锦州一路南下,甚至杀到了莱阳。

此时的莱阳县城里,因为老母年迈而致仕的大明吏部郎中宋应亨做出了一个极其悲壮的选择——和莱阳的几大家族一起散尽家财,组织部队死守莱阳城。

进犯的清军在登州、文登等地相继被攻克后,却在莱阳县城下遭遇到了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抵抗。意料之中的是汉人的反抗,但是反抗力度之强却在意料之外。

最终,清军不得不撤兵离去,不过转过年来,清军再次以众兵包围了莱阳县城,这一次,莱阳失守了。

疯狂的清军做出了一个极其残忍的行为:一根用来荡秋千的绳子紧紧的套在了宋应亨的脖子上,然后一点一点收紧,直到宋应亨死去。而与宋应亨一起罹难的,除了当时大明王朝的官员们,还有宋氏家族的一部分人。

此时,宋应亨的二儿子宋璜在杭州任职,29岁的小儿子宋琬则随宋璜一起寓居杭州,躲过了家破人亡的这一难。

命运之轮,就此改变——莱阳宋氏家族因为这场兵祸,就此走入低谷,而宋琬则肩负起了振兴宋氏家族的重任。

两难抉择

对于中国的文人墨客来说,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几千年来不变的追求,而明中叶以来,莱阳宋氏以文学鸣世,进入书香钟鼎之盛世,文士济济,冠带相望,为世人瞩目。在这种情况下,天资聪颖且“小试州府道皆冠军”的宋琬,多少也有一些读书做官的思想。只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尊崇儒家孝道的宋琬,遇上了人生中第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要入仕做官,就要参加满清人举办的科举考试,而满清人,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如果选择归隐,那么可能意味着整个宋氏家族都要陷入衰落——莱阳邑难之后,愤怒的清兵不但屠戮了宋氏家族的精英,同时还掠走了宋氏家族的财产和土地。一个兴盛于明朝中叶的世家望族,真的就要就此衰败下去吗?

“事实上宋琬面临的是个人的家庭问题跟整个家族的两难选择。”李江峰这样说道:“家庭来说,清兵杀害了他的父亲;但是就家族来说,重振家族,通过仕宦的途径让宋氏家族重新崛起,就必须要向满清政府低头。”

而事实上,入关后的满清政府也意识到了笼络汉族读书人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没有像元朝统治者那样按照种族来划分社会等级,而是采取了迅速汉化的政策:“比如说皇帝尊孔尊儒,比如说使用汉语和汉字,比如说推行科举取士制度等等,种种措施也多多少少化解了满汉之间的矛盾。”而就在宋琬犹豫不决之时,一个新的打击随即而来,衰落下去的宋氏家族,与莱阳的另外一家望族因为田产房产等问题,发生了矛盾。“莱阳邑难后,宋琬家族遭遇重创,父亲被杀,宋璠、宋璜、宋琬三兄弟中,宋璜之子似应在避难期间出生,宋璠一生无子,宋琬此时亦无子。这种人丁不兴的家族,又遭遇和邑中其他豪族的纠纷,以至于宅第也被侵夺,世家大族沦落到这种备受欺凌的地步,显然不是宋琬兄弟所能忍受的。”在李江峰看来,或许这一次的田产纠纷,恰恰是促成宋琬最终选择参加大清科举考试的原因之一:“作为仕宦家族来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备受欺负的宋氏家族如果想重现辉煌,就必须参加清朝的科举制度。”

重压之下

顺治三年,清政府重开科举,宋琬最终考中进士,得以担任户部河南司主事。

这件事在彼时的莱阳县城内,引发了一片哗然。

因为在宋琬参加科举考试的前一年,莱阳的左氏家族,涌现出了一位“文天祥式”的英雄人物——左懋第。

左懋第是莱阳左氏家族的成员,明朝灭亡之后,明朝皇室后裔曾在江南建立了一个南明政权,而左懋第则在该政权中担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为了劝阻清军南下,左懋第持节北上与清朝谈判,希望能为南明政府争取一个划江而治的结果。

这个很傻很天真的想法换来的是左懋第被清政府扣押,施以重刑要其归顺,同时派出洪承畴等降将游说,在软硬兼施未果之后,清朝统治者以其不肯剪发为由,将其杀掉。

于是,左懋第那个“明代文天祥”的称号不胫而走。

一个是宁死不屈的莱阳义士,一个是投靠杀父仇人做官的文人,两个人的人品在当时的莱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莱阳宋氏家族的族人,都因为宋琬而遭到了白眼和鄙视。

更让人郁闷的是,由于宋琬曾经是复社在北方最大的分社山左大社的主要成员,因此他也一度成了清政府统治者眼中的“不可信赖之人”。“在清军入关之后,复社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很多复社的成员奔走交流,开始积极地参与反清复明的行动,甚至策划起义,这些行为也让宋琬多少受到了牵累,所以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在李江峰看来,宋琬在仕清之后所遭遇的几次牢狱之灾,尽皆源自于此。

不白之冤

由于有着复社成员的身份,仕清之后的宋琬过的并不如意。

据史料记载,顺治五年,栖霞民于七召集兵马反抗清廷,并且率众攻宁海,杀死了宁海知州刘文淇,这也点燃了胶东大地反抗清廷的熊熊之火。在几经剿匪未果之后,清廷最终收编了于七的部队,并命其栖霞把总,负责剿匪。“那么过了几年之后,于七的弟弟于十与宋琬同族同支的弟弟宋一炳(亦作宋奕炳)在一次山会上相遇了。”据史料记载,于十与宋一炳因为赌博争彩头而发生了争执和厮打,随后宋一炳上告兵部,称“废宦积贼合谋作反”。

李江峰表示:“兵部在得知此事之后前来调查,于七反抗,于是重新带兵反出清廷,而宋琬一家则被捉拿下狱,在牢狱之中足足呆了两年多。”尽管最终宋琬的不白之冤被洗清,但是他的政治生命也就此结束:“宋琬曾是复社成员的身份本来就很敏感,加上其父曾抗击清军,这使得他很难被信任。事实上看一下目前的史料记载,宋琬在当时的地位是极其尴尬的,如果不是复社成员的身份,也许宋一炳很难告倒宋家,因为宋一炳本身就是一个道德有问题的人,兵部之所以会来调查,恐怕主要是冲着宋琬家族来的。”

那么宋一炳为何会诬陷宋琬呢?在宋琬的作品中,李江峰找到了答案:“因为宋一炳曾经偷盗过,当时宋琬的哥哥宋璠恰好在担任官员,只要宋璠能出来为宋一炳说句话,可能这个案子也就了结了。但是作为一名文人的宋璠,是有一种文人情怀的,他没有徇私枉法的包庇宋一炳,这也使得宋一炳对整个宋家怀恨在心。”

宋琬与于七勾结谋反一案,对于宋氏家族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于七案的牵连,宋琬的长兄宋璠还没被捉拿下狱就暴毙去世,而宋琬的二哥宋璜则在此之前因病去世,只剩下宋琬一人承担着家族的复兴,其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为此,宋一炳被莱阳宋氏家族革出家族,宋琬也留下遗嘱,禁止宋氏族人与宋一炳的后人有任何来往,甚至将此写入了家谱。“这事儿,我只是听老人们说起过,但是现在宋一炳的后人在哪里,我们也不清楚。”7月18日下午,莱阳市团旺镇崔疃村里,宋琬第九代孙,78岁的宋炳文努力回忆着关于宋琬的一切,良久他抬起头,摇了摇头说道:“这些事儿都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不是过的也挺好吗?”

新闻推荐

“痴情男”为复婚抢金项链 前妻:离婚就对了

...

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