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人“逆迁徙” 儿子家过大年

烟台日报 2014-02-04 13:06 大字

采访时间:腊月二十八至正月初二采访地点:莱阳河洛镇

YMG记者任雪娜摄影报道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乡俗民风也随着时间不断变迁。老人不再等着儿女从大城市赶回来团圆,开始“逆向迁徙”到城市里过年;自家制作的大饽饽不再是正月里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烟酒奶茶。民风在变,不变的是团圆的心。

老两口儿子家过大年

只要家里有妈妈,就有喷香的年夜饭。“过年是全家团聚的大日子,一年就这么一遭儿,儿子和儿媳妇没时间跟我们团圆,我们老两口可以赶过去,在哪儿团圆不是团圆?”腊月二十八,莱阳市河洛镇沐浴村的于大爷和老伴儿捏着儿子寄过来的车票,锁上了街门。于大爷的独生子于振东在北京工作,前年娶了个聊城姑娘,两人一起在北京打拼,在北京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窝。“他们回趟家来回路上就得两天,总共才那么几天假期,不如我们去他们那儿,他们舟车劳顿的体力消耗大,我们看着也心疼。”于大爷说,自己一开始也不愿意大过年的家里锁着门,但为了能和儿子多团圆几天,他和老伴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听说隔壁老王也要去在上海的儿子家过年”。近几年,在莱阳河洛镇沐浴村像于大爷一样“逆迁徙”的老人越来越多。在子女赶着回小城镇或农村老家过年时,另外一些老人选择了向在大城市的儿女“靠拢”。过节期间“逆向迁徙”的便利和舒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正月扭起大秧歌

正月初一这一天,村里拜完年的老老少少们都习惯到沐浴村村北的沐浴水库逛一逛,想要跟老同学相聚的年轻人也都不约而同来到这里,十有八九就能碰到三五个小学、初中同学。“水库也算是一个乡村景点了,大坝、喷泉、凉亭都可以驻足,小的时候年年初一都还来这里拍照。”小埠村小伙子赵小新告诉记者,“本来今年不打算来了,每年都是差不多的风景,越长大越觉得没意思,但高中同学带着女朋友回来了,叫着一起出来逛逛。”

让赵小新意外的是,今年沐浴水库还有人表演大秧歌。“闲着也是闲着,吹吹打打给老少爷们添一乐儿。”秧歌队里负责敲鼓的是邻村村民王波。他告诉记者,往年正月里他不是在搓麻将就是在打牌,在一片“烟雾缭绕”中就把年给过完了。两个月前,村东赶集的大街安上了路灯,爱好扭秧歌的村民有了“娱乐天地”。从那以后,村里基本每天晚上都有大秧歌表演;不扭秧歌的,就伴着音乐跳广场舞。“扭秧歌比抽烟打麻将强多了,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走亲戚难觅大饽饽

“以前日子过得艰难,就过年时能吃上点白面,家里条件差的走亲戚用的大饽饽只有皮是白面的,里边包着黑面。”任大妈感叹到,“现在走亲戚都是烟酒奶茶,白面大饽饽都已经不常见了”。儿子要去看看姑姑,任大妈给他准备好的礼品中有一个大枣饽饽,被儿子埋怨了一番:“现在走亲戚哪儿还有送大饽饽的,太没面子了。”

农村旧时的风俗已经在随着时代改变,现在的走访礼品也不再是旧时的大饽饽,取而代之的是营养品、烟酒、茶奶等礼盒。“过去自家制作的各种面点是主要礼品,包括蒸的饽饽、炸的果子等,条件稍微好点的再送点点心,再加一张油面红纸印着福字,走个亲戚用不了多少钱。”任母说。而现今,流行送各种保健品、烟酒等,走一个亲戚少则百八十,多则三四百。“其实,走亲访友不在东西是否贵重上,关键在心意上。”任大妈说。

新闻推荐

网络发帖动手不动嘴有事要办不用跑断腿, 上网办事有了“硬后台”

“文山叔,你快帮我问问工头欠我工钱不还怎么办?”昨天清早,听到敲门声,莱阳市河洛镇农民董文山高兴地起身开门,吩咐老伴:“快把最好的茶泡上!”开门迎...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