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莱阳古稀老人编写30万字家规, 10余年笔耕不辍终成稿,系统、完整、具有可操作性

烟台晚报 2014-02-20 14:50 大字

YMG记者程凤摄影报道今年春节期间,央视“家风是什么”的访谈节目让“家风”“家规”成为热门话题。18日,记者获知,莱阳退休老人郝恒高2004年召集家庭成员就建设和睦家庭开展大讨论,并编写了4万字《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规章》,10年来老人笔耕不辍,将“家规”扩充成30多万字的专著。

钻研学术著作8个月,写成“家规”4万字

2003年,退休在家的郝恒高突然对“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常常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如何与时俱进实现家庭和睦呢?”为此,他翻阅了大量史料、文献,但都没能解开疑问。“看了那么多书,竟然没有一部是直接解读和睦家庭的,我就考虑不如自己写一本填补一下空白。”于是,郝恒高开始着手写《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规章》。

2003年,郝恒高发动全家6口人利用周末、假日,就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开展大讨论,时间持续近一年,前前后后集中讨论了十多次。2004年,根据讨论成果,郝恒高动笔撰写了4万多字《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规章》草稿,后经全体家庭成员阅读修改,终成定稿。

潜心10年钻研,终成30万字专著

“家规”成稿后,郝恒高研究家庭课题的兴趣更浓厚了:他天天翻查典籍,征引报刊鲜活事例。历经10年潜心阅读、思索、撰写,4万字的“家规”一点点变成30多万字的《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规章》。郝恒高也成了朋友圈里知名的“家庭研究专家”。“其实,这哪算学术研究,我不过是比较感兴趣而已。”18日上午,郝恒高搬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规章》手写草稿,一大摞,装了5袋牛皮纸信封。老伴李珍卿笑着说,“这是老头的心肝宝贝”。

郝恒高告诉记者,如果说闯入家庭研究这一学术课题有些“偶然”,身边的现实也迫使他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样的家庭能跟上新时代前进的脚步,才能更和睦更美满。“我查过不少案子,有太多人因为家庭出了问题而贪污腐败。”郝恒高告诉记者,退休前他在莱阳市纪委干了16年的纪检工作,“有个老同事,两儿一女,原本和和睦睦,后来全都离婚了,这对老人打击是相当大的。”老同事的变故让郝恒高想了很多:怎么避免社会上奢靡腐化、颓废堕落现象冲击家庭?怎么让家庭成员关系更和谐而不至于剑拔弩张甚至坠入分裂深渊?1997年、1999年,两个儿子先后结婚成家,郝恒高更觉得要早早干预以便防患于未然。

孙子孙女获赠家规,希望能代代相传

“系统、完整,还具有可操作性,不流于形式,不像普通家规那样零碎,或者是仅限于口头。”18日下午,郝恒高“家规”的忠实拥趸于翠红告诉记者,5年前她就开始关注郝恒高写的“家规”,印象最深的是“家规”里提到每年集中1-2次全体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家庭建设。“现代人都自己忙自己的,一家人也难得全部聚齐,一年也就一回两回的,更别提专门为讨论家庭建设而聚在一起了。”于翠红说,“郝恒高提醒家庭成员再忙也不能忘了家,把一家人的人心凝聚起来,这是我最欣赏的。”“家规”成稿后,郝恒高除了给两个儿子每家一份外,机关大院的同事、曾经教过的学员,他都赠送了一份。“古人都说‘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我希望这个家规能代代传下去。”郝恒高透露,今年春节期间,考虑到孙子、孙女已经长大成人,他分别给两个孙辈送了一份“家规”。听说郝恒高自编“家规”后,昨天下午,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景芬对此连声叫好,“老先生的精神很可贵,让人钦佩。”张景芬随后话锋一转,“正向工业文明迈进的当下社会,家庭只保留生活职能,家庭的功能其实正在弱化。对人的影响,大部分来自社会,只有小部分来自家庭,家庭长辈对后代的影响力也正在减轻。”张景芬表示,这启示我们更应提倡新的家庭教育,以便与工业文明接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提倡以家庭美德影响个人,实现幸福生活,这是家风家规的价值所在。”张景芬说。

新闻推荐

市体育局:念好“体育惠民”经

本报讯(YMG记者唐寿锐通讯员徐彬)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市体育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调研先行,重点落实“体育惠民”的...

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