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笔墨玲珑处 全然靠一心, ———访李纯博书法展有感

烟台晚报 2013-07-28 19:28 大字

一墨,一笺,一笔。一雨,一

花,一心。

昨天上午,雨密风细。李纯博书

法展开展。

众多人冒雨赶来群众艺术馆展厅,参加李纯博书法展。签到桌上,安放着笔墨纸砚,古朴雅致,来现场的嘉宾手起笔落,充满墨香的名字跃然于纸上。走了进去,花香阵阵,和着墨香,溢满了整个展厅。李纯博墨宝之前,或一人或两三人,宁静地欣赏着,轻声地谈论着,还有的不住地点头。

记者赶在书法展开幕式之前抵达现场,就看到了这些惊喜。惊喜现在还有有心人、还有有心的年轻人能够欣赏书法,谈论书法,能够为书法驻足。而当记者听随李纯博先生的讲解,与李纯博先生交流之后,更觉得如今书法之重要,实为传承之必须。

“书”是小道,“书”亦是大道。

李纯博有这样的提法是缘于一个故事。有一次欧阳中石先生出镜,编辑在片子的字幕打上了“书法家”,李纯博建议换个说法。在他看来,如今动辄把“书法家”这个称呼当做一种名头、一种职业,不光形容今人,更以此定义古代文化大家,实在有些可笑。书法是大文化概念下的子项目。想精于此道,必须对其它子项目精熟,至少了解一二。于是李纯博坚持涉猎琴、棋、诗、画等,以滋养书法,力争达到“书卷气”。

李纯博还说,书法与绘画、音乐、舞蹈一样,是表达内心与外界体悟的一种手段、一个渠道。空有笔一管、纸一张、技艺几分,从心无所得,那手又如何从应?如同戏曲界,戏班文武场里打鼓的先生,必要把场上的其他行当都学会了,方能打出一手好鼓,这在梨园叫“六场通透”。

就记者的理解,“书”写的虽是小文字,但流淌出的就是大学问。

这种说法像极了那些武术大家,书法有各种门派,武术亦如是,但能号称“大家”,并非单精通一种拳法功夫,而是样样皆通,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心而悟,方成大道。书法和武术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但走到现在,好像都陷入了各色商业利益的包围之中,变成了名利场,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的心性,阻断了文化的传承。

书法展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李维康称李纯博是“书法神童”,当记者就此问及李纯博时,他笑着连连否认。他说在1973、1974年时,他就开始学习书法,那是一个文化荒芜的年代,多数人的精力放在你争我斗上面,少有人从事此方面的学习。正是这样的坚持,才有李纯博现在的造诣。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纯博呼吁青少年从小就学习书法,还建议从事戏曲艺术的人也要学习点书法。书法,凝聚了中国文化中无法量化的精神、气韵。就如前文所言,字心相通,意在笔先,起承转合,如此落笔便是姿态横生,便是气度超迈。于戏曲从业者而言,亦然。

和李纯博先生聊到最后,必然会聊到烟台。至于为什么要在烟台举办书法展,“书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的李纯博自有他的中意之处:烟台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烟台也是书法资源大市,郑道昭云峰摩崖石刻被中国书协授予中国名法名山,郑文公下碑被授予中国书法第一碑,福山区、莱阳市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唐穆宗曾向柳公权请教用笔之法,公权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李纯博说,正,是写书法时应有的态度,也是做人的态度。

突然想起《道德经》里的那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经李纯博先生点示之后,记者有所领悟。一墨,一笺,一笔,一雨,一花,全然靠一心。

新闻推荐

安了煤气找不到出气管咋办, “老于帮办”携手96110走进社区为市民解忧

当天上午,“老于帮办进社区”活动累计接待读者122人次。YMG记者徐鲲实习生邵帅通讯员孙晓明摄影报道18日上午,“老于帮办”联手96110进社区第77站来到芝罘区向阳...

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