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志林, 烟台港码头的“活雷锋”

烟台晚报 2012-12-20 22:30 大字

他曾是这样一位军人,每个月都拿出为数不多的军人津贴,购买配件,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到社区免费为群众修理自行车;他也是这样一位码头工人,总是要求承担最苦、最累的活,有时生产忙人手紧,就一人承担几个人的活;他还是这样一位家人,衣柜里看不见一件日常穿的衣服,家用电器除了电视和冰箱之外别无他物。

他叫李志林,烟台港一名普通的港口装卸工人。作为《烟台晚报》“老于帮办”的志愿者,只要有助民便民服务,他必定要出现在活动现场,从来没有落过一次。20多年来,李志林义务帮助修理自行车2000多辆,自掏腰包购买零件已经花费三四万元,至今还在默默去做。提起这些,他言语不多,只说:“帮助别人是最大的乐趣。”

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寸土地;是一线阳光,就要照亮一分黑暗。李志林,用最简单的行动实践着雷锋当初的诺言。他就是烟台港码头的“活雷锋”。

孙茂文

来自乡村的七旬“布衣慈善家”

普通的棉布衣裳,遍是老茧的双手,布满皱纹的脸庞。看起来,他只是一位普通老人,可他却有着一个不普通的理想:要帮助更多的农村娃上学。

这位老人叫孙茂文,今年77岁,栖霞市桃村镇前埠村村民。老人四个孩子中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是复旦大学的博士,一个是南开大学的硕士。他深知上学读书对农村娃不可或缺,所以致力于“捐资助学”。从2006年捐建官道镇小石头小学开始,老人拿出了自己几乎所有的养老钱,先后为希望工程和村里的公益事业捐赠了140多万元。对家乡的乡亲如此慷慨,但自己生活却十分节省:爱买最便宜的菜,衣服没讲究舒服就行,平常还捡塑料卖钱。

老人说:“我所有的理想都与孩子们有关,希望我通过节衣缩食能够捐助更多的孩子上学。”

王敬秋

大孝儿媳照顾瘫痪婆婆16年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媳”?面对失语瘫痪的婆婆,她悉心照顾16年如一日,胜过亲生儿女;替婆婆奉养非血缘的八旬外公12载,感动十里八村;丈夫离世后,以柔弱身躯扛起一个多难家庭,演绎出一段感人至深的婆媳患难亲情……这位以自己至孝行动默默感染身边每一个人的普通妇女,就是开发区古现河北村的王敬秋。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王用自己柔弱的臂膀扛起一个多难的家庭,平凡却又经典地演绎着人间的大爱。她的孝道、豁达和担当,早已成为古现乡里村间的美谈。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村两委成员、连任村妇女主任。如今,在温馨祥和的富康安置小区新居内,43岁的王敬秋经常会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给婆婆敲背。和着轻轻的叩背声,失语瘫痪的婆婆总会哼着不成声的曲调。“这是舒坦了,俺妈一高兴就喜欢哼歌。”此时,阳台上根粗叶茂的茉莉花,开得正艳,花香沁人。

李京珊

“民间反扒英雄”威震一方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话用来形容莱州市个体商户李京珊,是再贴切不过了。在过去的15年里,李京珊协助公安机关义务反扒,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00余名,打掉各类盗窃团伙137个,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反扒英雄”。小偷怕他,失主谢他,家人爱他,警察敬他,李京珊凭一己之力维护了一方平安,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在反扒15年里,李京珊受过的大伤小伤无数,最惊险的一次就是在抓获一起摩托车盗窃团伙的时候,身中三刀,血流如注,其中一处刀伤位于左胸、心脏下方0.5毫米处,深达1.5厘米。看着家人担忧的目光、善意的劝解,李京珊也萌生过不再反扒的念头,可是当物归原主时失主脸上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李京珊决定将反扒进行到底,“为了老少爷们的平安,该出手时就出手!”

许勇

重庆民工勇救落水车主

3月9日傍晚,在莱州市金城镇,两辆车相撞发生车祸,其中一辆车被撞落旁边的水库。眼看车主被困车内无法逃生,刚从此地经过的重庆民工许勇当机立断,抱起一块脑袋大小的石头,跳下3米高的堡坎,落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砸碎车玻璃救下车主,之后悄然离去。

几经周折找到许勇后,他只是憨厚地表示,当时没想到自身的危险,天那么冷,车子一直在下沉,要是再不下水救人的话,人就没了。对于当地人民称赞他为“最美石头哥”,朴实的许勇腼腆地表示,救人是善举,我只是做了很多人都会做的一件事而已。

李升亭

74次无偿献血诠释奉献真谛

一个人的血液能有多少?不过是自身体重的8%左右。但是对于李升亭来说,血液好像是无穷无尽,永远也用不完一样。

2003年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李升亭知道了“无偿献血”这件事。当时抱着“做件好事,帮助别人”心思的他第一次踏上了采血车,不过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献就是十年。从第一次献血至今,李升亭累计献血74次,按照每次献血量占自身血液总量5%-8%来算,他全身的血液已经换了三四遍。

除了坚持献血,李升亭还每天还用3小时外出宣传义务献血,风雨不误,2009年以来莱阳市的18个镇街他已经转遍了15个。前不久,他又说服了自己的妻子,决定死后将二人的器官无偿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郝卫华

的士司机半夜拉“血人”“舍利取义”

2011年6月18日晚上,出租车司机郝卫华在开车载客的过程中碰到浑身是血,急需打车去医院的伤者。面对这种情况,郝卫华义无反顾地放下刚上车的乘客,将奄奄一息的伤者火速送到了医院。事后有人这样问他:“你一晚上钱没挣到不说,如果人没救过来,赖上你怎么办,这样做值吗?”他是这样回答的:“我救人时从没想过图什么回报或者是怕人赖上什么的,没工夫想那么多,救人要紧!”挣钱?救人?会不会被赖上?面对需要被帮助的人,人们总会因为种种担心而犹豫,甚至放弃,但郝卫华没有。什么叫“舍利取义”?郝卫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邹仁华

装修工两次下井施救中毒路人

只是路过,所以漠然。一年前广东“小悦悦事件”让世人心寒,而刚发生在浙江“5岁男童被碾压”事件又再一次将尝试信任,准备敞开心扉的人刺痛。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人心真的冷了么?还有什么能叩开我们良知的心门?

他是来烟打工的一名普通装修工,在接活的路上,听到一个暖气井里有人呼救。他知道那是暖气井,下面可能有有毒气体,可他仍没有片刻犹豫便跳了下去。在救起一人后,已经体力不支的他又二度返井,用尽全身力气将另一人托举出井面。

当他被救援群众拽出时,已经两眼通红,面色惨白,因吸入大量混合气体而不住地咳嗽。他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邹仁华,29岁的“80后”小伙子,他那与死神搏斗的20分钟,向世人证明了:我们中国人的心,从未变冷。

李郁

“最美官兵”为救战友全身70%烧伤

2秒钟如过隙白驹,短暂得不容思考,2秒钟后的行动,便是源自人性的本能反应。

2012年4月17日,一名叫李郁的驻招远某预备役官兵,却用两秒钟时间诠释了人性的真谛。当山火朝他扑来时,他用双手推开了身边的战友,自己却被大火吞噬。战友得救了,安然无恙,他自己全身却被大火烧伤70%。

2秒钟所做的决定,那是本能。人性本善与军人荣耀在这一刻交融,我们不知道在那两秒钟时间里,李郁想的是什么,但我们知道,他本能地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他人。

林宪坤

普通农民冰窟救人铸就永恒

他叫林宪坤,是牟平区一名普通农民。在家里,56岁的他是全家的靠山,在村里,质朴的他是乡亲们眼中的好人。他活得平淡而简单,却在今年的2月27日,他生命的最后一天留下了令人震撼的壮举。

面对一对掉入冰窟的夫妇,他忘记了寒风刺骨,忘记了河水冰冷,甚至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递出救命竿,扔出逃生桶,他成功救起了落水的丈夫,在返回施救妻子时却不慎一同坠入冰窟。

一位农民,在危急关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悲怆的舍己救人的英雄赞歌。他如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留下永世的绚烂。他闭上双眼那一刻,值得所有人为他感动而骄傲。

新闻推荐

莱阳实验小学法官来讲法制课

本报讯(通讯员倪凤卿YMG记者云鹏摄影报道)在寒假到来之际,为确保学生度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寒假,广泛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营造和谐校园,...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