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6名市人大代表联合提交建议———, 关注独生子女家庭“脆弱性”

烟台晚报 2012-02-15 03:16 大字

昨天,来自莱阳代表团的杨凤卿等6名人大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家庭救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日渐成为城市家庭结构的主体,在农村也相当普遍。杨凤卿等6名人大代表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问题,亟需社会的普遍关注。记者在会内会外展开了调查。

会内原声———

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年约690例八成以上家庭已过中年再生育难

杨凤卿说,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相比,具有子女数量的唯一性、养老支持的唯一性和精神慰藉的唯一性,唯一性其实就是脆弱性。

“独生子女家庭是潜在的弱势结构家庭,一旦子女遭受意外伤残或死亡,则家庭受伤害最大,损害最大,在贫困农村,甚至基本决定了家庭的兴衰。”他说,这些家庭不仅在经济上遭遇着严重打击,而且在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伤痛。尤其是不久前发生的莱阳救火英雄孙茂珲牺牲一事,再次刺痛了他的神经,孙茂珲也是独生子女。

烟台市目前常见的儿童意外伤残、死亡主要为交通事故、溺水、跌落伤、大病等,主要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状况、家庭条件和社会因素等有关。烟台是一个人口大市,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数量较大,全烟台市年约发生690例。

以莱阳市为例,2007年以来,该市已有433个遭遇意外伤残、死亡的独生子女家庭,平均每年87个,约占独生子女总数的2%左右。在433个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中七成以上的子女还未成年,而八成以上的家庭已过中年。遭受意外伤残、死亡的独生子女大部分属于儿童和青少年,而受伤害家庭的母亲大部分已过生育期,其子女伤残、死亡后,再生育已相当困难。近年来,莱阳市仅成功助孕3例,合法抱养2例。遭受意外伤残、死亡的独生子女家庭直接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到广大群众支持和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慰藉金、扶助金呵护“受伤家庭”

生活保障期待随着经济发展调整

独生子女家庭“伤不起”,烟台市近年来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积极采取了相关措施。杨凤卿说,2010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关于对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补助救助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为建立和完善包括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家庭救助体系等在内的长效利导机制提供了政策保障。

目前,全市基本建立起了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家庭救助体系,建立了紧急救助工作机制,对于遭遇意外事故的家庭,作为重点帮扶救助对象及时提供救助。包括大力实施以爱心助孕、爱心送子、爱心扶助为主要内容的“爱心三大工程”,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发放一次性3000元的慰藉金,对35周岁以上的死亡、伤残空巢家庭从49周岁开始分别领取每月100元、80元的特别扶助金等,从很大程度上维护和保障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利益。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一次性3000元的慰藉金和每月100元、80元的特别扶助金已不能满足以上家庭的生活需求,迫切需要政府提高对他们的生活保障。”他说。虽然这部分家庭在总量上不大,但其社会影响却很大。

建议社会携手共帮这些家庭政府埋单为独生子女办保险

杨凤卿等6名市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对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家庭实施救助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救助体系,在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遭遇意外风险的独生子女家庭渡过眼前生活、精神上的难关,逐步恢复其家庭自我保障的能力,确保其家庭生活水准不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准。

首先,深入实施以爱心助孕、爱心送子、爱心扶助为主要内容的“爱心三大工程”,搞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与社保、低保、新农合等相关扶助政策的衔接,切实从生产、生活和生育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各级建立精神关爱服务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消除意外伤残、死亡独生子女父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满足其情感上的需求;进一步引导意外伤残、死亡独生子女父母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再造美好幸福生活。

其次,在落实好特别扶助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利益保障渠道。探索在全市建立独生子女家庭保险机制,由政府埋单,为30岁以下的全市所有独生子女缴纳保险,保险名称、具体条款和缴费数额等可与保险公司商定。一旦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和死亡,保险公司将马上为其家庭分别发放一次性6000元、10000元以上的赔偿慰藉金,从而有效缓解政府和社会的压力,使受伤害家庭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到政府的关心和温暖,树立生活信心,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社会稳定。

新闻推荐

为了孩子还需珍惜婚姻

上期本版《强势妻子,让他抬不起头……》一文之读者评说:开发区邢凯:李亮和倩倩的结合就是一个错误,我们身边不乏这种婚姻。但是,考虑到孩子的幸福,双方还是需要...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