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宋琬故居寻“一代诗宗”

今晨6点 2011-09-04 01:25 大字

烟台人多知宋琬,因宋琬是莱阳人。世代文人多知宋琬,因宋琬有誉曰“一代诗宗”。宋琬的简介大致如此———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宋琬(1614-1672),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宋琬的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说,“北宋”指的便是他,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二乡亭词》。

宋琬故居便是今日莱阳博物馆所在。“宋琬,这个地地道道的莱阳人,虽然没有唐宋诗词大家的名气,但却与安徽诗人施润章同被誉为诗坛上‘南施北宋\’两大家。”莱阳博物馆馆长王建华说,“宋琬的诗在清初极负盛名,当时大家读到他的诗,感叹说:‘今日诗宗,乃在莱阳。\’”

作为宋琬在莱阳生活的见证,宋琬故居虽然居于城市一隅,面积不大,却也是莱阳当仁不让的文化地标。“最美烟台”记者走进这座两进四合院时,宋琬故居正在忙着又一次整修,寻访之旅缓缓开启。

YMG记者李德强刘晋通讯员海雷新云摄影报道

两进四合院只是老宅六分之一

位于莱阳市大寺街中部东侧的宋琬故居始建于清朝初期,莱阳知县茅芳廉曾为之立碑———“宋荔裳先生故宅”。坐北朝南,单层举架式硬山砖木结构,有台明和回廊,起脊仰合瓦,装有正吻垂兽和走兽,双排柱网,梁架前后带穿枋、七檩七椽。梁枋上设架云敦,檐檩下设雕花柁敦,檩枋下设花草楣子和雀替,古香古色,为莱阳地区仅存的一处完整古建筑。

如今的宋琬故居是莱阳市博物馆所在地,现有房舍46间,占地1054平方米。走进故居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在雕花的立柱上雕刻着的现代著名诗人严阵题写的楹联:云水去又去青山犹在娇雨成词到处皆芳草,日月来复来故里情深软风入诗满目尽梨花。横联是:一代诗宗。馆内设革命历史文物展室、宋琬纪念馆、历代名人纪念馆、现代书画展室等。整个建筑为两进四合院,是典型的古式北方民居建筑风格。

“宋琬原先的房子可要比现在的故居大上六个!”王建华说,因为宋琬出身世代书香的名宦之家。他的四世祖宋黻曾为明代莱阳出的第一位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副使。其父宋应亨,天启间进士,历任大名府清丰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清兵入关后,死守莱阳抗清,城破殉国。而且,宋琬的哥哥也曾担任过非常重要的职务。经过长时间的“资本积累”,宋琬的府邸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几出几入”的大宅院。

可是为何现在的故居仅留下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呢?王建华道出了其中原委,宋琬为官一向廉洁奉公,办事精明。他刚到陇西不久,秦州发生地震,数万百姓无家可归。宋琬一面组织百姓重建家园,一面采取措施赈济百姓。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他就把自家的部分房产进行了变卖。让家人将银两从莱阳运到灾区,来安恤灾民。此后,他又多经磨难。王建华唏嘘道:“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宋琬故居。”

而坎坷,也成了宋琬一生的真实写照。

获“燕台七子”美名郁郁病逝他乡

王建华介绍,宋琬自幼聪慧,刻苦好学,“年虽尚少,而诗文名实闻见四方”(王熙《宋琬墓志》)。顺治六年(1649年),他中进士为官后,在京城与给事中严沆,部郎施润章、丁澎在京饮酒赋诗,相互酬唱,名满京师,时有“燕台七子”之称。

在京为官期间,宋琬豪气十足,决心做出一番大事业。然而,这种生活对宋琬来说不过是昙花一现,受职不到三年却因其父抗清之事被捕入狱。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月,宋琬的族侄宋彝秉(又作宋奕炳)因盗窃案发,次月,宋琬及其妻、孥、侄等被逮往京城,再次被捕下狱,关入西曹刑部大牢。宋琬后来在祭其父宋应亨文中说,“罪彰事发,兄璠不救,衔恨入骨,飞章告密,震惊天阙”,以至于“几膏斧钺,亘古奇冤,全家缧绁”。

“宋琬在狱中度过两年零一天的时光,备受凌辱。”王建华说,“他多次写信向亲友告助借贷,并先后卖掉字帖、书画及砚、盆、衣帽等物。身为重囚,宋琬在狱中饱受煎熬,随时都有朝为要囚,夕为厉鬼的可能。”

宋琬被释放出狱时正值康熙二年(1663年)十一月,由于大司空蒋国柱亲赴莱阳核查,“知其冤,力为申雪”方得解脱。释放宋琬,其主要原因在于康熙帝刚刚继位,为了进一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稳定全国的政局。王建华说,他出狱后并未官复原职,朝廷不予起用。此后,宋琬便赋闲家中,不久再次流寓江浙一带。不料浙江又起狱案,宋琬又被牵连其中,几乎再度入狱,幸得蒋国柱再施援手,保救得释。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间,宋琬在回莱阳省亲后,不顾身体患病,奉命赴京城朝觐康熙皇帝。此时吴三桂在云南、四川叛乱,攻陷成都,蜀中妻子儿女陷入叛军之手。京中宋琬闻讯后,惊恐忧郁,以致气塞胸臆。“59岁的宋琬宛若一颗流星,走完了他坎坷浮沉的人生之路,病逝于京都馆舍。”

也许正因宋琬一生的坎坷,他为后世留下的,除了诗词,别无他物。

墓志终得留存真迹却难寻

宋琬故居中,保存着两块石碑,据了解,这正是宋琬的墓志。“墓志是在莱阳市西古城村北出土的,由墓志文得知该墓志为宋琬迁葬时与其三位夫人的合葬墓志。”莱阳博物馆馆员郑博阳介绍,“这也成为除了诗词,唯一能够记录宋琬一生的物件了。”可是,墓志的发现,也像宋琬一生一样,费尽周折。

郑博阳说,墓志铭不知道在西古城村呆了多久才来到宋琬故居。“1990年重修宋琬故居时,为了搜罗与宋琬有关的物件,有关部门特地打出广告在民间征集,也正是因为这则广告,墓志才被人发现。当时,西古城一带的村民打来电话说,大约1987年便出土了……”宋琬的墓志由二通石组成,花岗岩石质,志额石横长75厘米、竖高73.5厘米、厚18厘米,篆书竖五行、行三字,计25字。文云:“皇清赐进士通议大夫四川按察司使加一级荔裳宋公墓志铭”。志文石横长80.5厘米、竖高78厘米、厚11.5厘米,正楷书竖36行,总计1469字。郑博阳赞叹道:“上面字的笔画只比蚊子腿粗一点……”如今,细辨可见。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这方墓志外,宋琬的真迹却至今无从得到。说到这,王建华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两个文物贩子拿着一个扇面找到莱阳市博物馆,并称其得到了宋琬的真迹。王建华回忆说:“我记得当时这个扇面是用金粉书写的宋琬诗词,经过鉴定,发现这很有可能真是宋琬的真迹。”可是,当时这两个人一开口就要两万元。“虽然当时觉得很值,可是,还是想再将价钱压低一些。”王建华直言,“于是,我就让这两个人先回去,等有消息后,再通知他

们。”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两人回去后,想要将扇面重新装裱一下。谁知道,当时扇面上的金粉是用老一辈的胶粘上的,被水一泡,金粉脱落了,真迹也就大打折扣,失去了它的价值。说起这些,王建华满是遗憾,“我记着当时扇面上全是正楷,有一两百字呢……””

一生著述颇丰才华获名家吟叹

说宋琬,就不能不说宋琬的诗词。宋琬一生著述颇丰,现在能见到的诗有1333首、词165首、文223篇,此外还有赋2篇、杂剧《祭皋陶》一卷,均收在《安雅堂集》里。另外,还有《安雅堂诗》八卷、《二乡亭词》、《永平府志》等。康熙十一年(1672年)春,王士祯曾审定其诗稿三十卷。宋琬入蜀后又结集《入蜀集》一部。据记载,宋琬最早的刻本为《荔裳集》,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正式刊刻稿为《安雅堂文集》二卷,《安雅堂诗》一卷系作者康熙五年(1666年)寓居苏州时所刻。之后作者又自刻过《二乡亭词》、《安雅堂书启》以及剧本《祭皋陶》等,多是残缺不全。宋琬死后,其子思勃和族孙邦宪先后多次搜罗补辑,共凑成二十卷,其中大部分是未刻稿。另据《登州府志》记载宋琬还写有《秦州纪异》、《治蜀条例》和《治蜀谳案》各一卷,“皆事理

详尽,文亦简净不俗”。

宋琬纪念馆内陈列宋琬塑像及其著作《安雅堂集》木刻板,还有许多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及各界名流的题词,包括冰心、峻青、艾青、贺敬之等。清代诗人沈德潜说:“才气充沛似过于施,天才俊上跨越众人。”冰心说:“诗风永在。”诸如此类。

宋琬纪念馆。

宋琬的《安雅堂诗》。

宋琬铜像。

新闻推荐

金秋九月一起采摘去, 自驾车、骑单车、自酿酒、观演出、看晚会……烟台启动“旅游休闲主题周”

五洲商贾重聚首,四海宾朋来相会。已准备就绪的“一节两会”即将登场亮相。而纳客9月,烟台的精彩远不止于此。忙采摘,自酿酒,骑单车,看演出……趁着“9·...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