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千亩撂荒地 拓宽强村富民路 北洛村“土秀才”念活产业经
老祖宗一砖一瓦挑上山,几代人辛辛苦苦开荒种的地,不能就这么撂了。带着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海阳市朱吴镇北洛村党支部书记姜宝玉决心跟荒地“死磕到底”。
“北坡那一片都出苗了没?你再安排几个人来看看西面的。”12月2日,朱吴镇北洛工作片片长带记者上了山。在海阳市小有名气的北洛村,记者此前来过两趟,但和党支部书记姜宝玉还是第一次见。正在通话的他语气急切,电话另一端是鲁供农服大区经理王鹏。
这时,一旁的片长向记者解释,今年7月29日,鲁供农服与朱吴镇进行了战略合作暨万亩道地药材种植基地项目签约,项目依托鲁供农服社会化服务中心,通过土地托管和半托管的形式,实现统一运作耕种、农资供应、销售加工、融资保险,优化生产流程,保障产销适路。
原来,万亩道地药材种植基地遍布在朱吴镇多个村庄。北洛村最早开始“动土”,在秋季播种下首批中药材白芷种子,两个多月过去了,种子发芽没,是否出苗?越冬有无问题?都是姜宝玉关心的大事。
姜宝玉一边查看白芷出苗情况,一边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村支部全体党员在学习《决议》时,认为这两段话把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职责讲得特别明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带领村民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走共同富裕道路。”
顺着水泥铺就的山路上坡,两侧梯田式的土地上全部覆上了黑色地膜,初冬的暖阳撒下来泛着耀眼的光,站在地头上的姜宝玉打开了话匣:“你看,这些地膜下面种的都是白芷,明年夏天就可以收获。我们村这次流转了1000多亩荒地,种植中草药,村里每亩能有800元分红收入,再加上租金,老百姓以后的日子更有盼头喽!”说起中草药基地的新产业,姜宝玉格外兴奋,在他眼中,这是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前人没有走过,这个机会他必须牢牢抓住。
“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些规整的土地都是俺村的,老辈儿的时候,老祖宗一砖一石地背上山开荒拓土,前些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都这么撂荒了,太可惜了。”记者站在山顶上,目之所及的耕地面积约有3000亩,山峦面积8000亩。姜宝玉说,他们要在春节前,将剩下的荒地陆续平整,待明年全部种下中草药。基地之所以选择北洛村,是因为年降雨量、海拔等因素适宜白芷的种植。白芷的种植时间比较短,从种植到采收全程只有220天时间。白芷不仅有药用价值,而且可作调味品,市场缺口大,加上与几家医药公司早期有合作,因此种植白芷,收益相对不错。如此一来,不仅盘活了荒地,村民通过出租土地,可以得到分红,同时该项目的劳动力也是来源于村民,这对于村民和村集体来说,都是双赢的大好事。
山坡上千亩荒地即将华丽变身,山脚下一处江南风情的北洛院子早已成为海阳人的网红打卡地。不仅发展草药种植,姜宝玉对以北洛院子为中心的文旅康养产业又有了新想法。
“你看,这一排位置是留给研学旅行做各种工艺品的,将来,在山坡上单独开辟一块中草药科普教育基地,烟台、青岛、威海等周边城市的孩子过来可以搞搞自然教育,亲手采摘中草药,再加工成各种香囊。后面还有民宿,吃住行都没问题。”姜宝玉说:“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可以送到小院来,大家互帮互助,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合作社缺劳动力的事儿,我正好要去党委研究。”姜宝玉拉着片长和记者就往党委走去。
乡村振兴说起来容易,但真要一步一步地落实下去,有很多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缺资金、缺人才,还要村党支部书记一家一户地去说服村民,放下顾虑。在朱吴镇党委书记于金宁看来,这些都是农村产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
前几年,朱吴镇依托“北洛桃花湾·生态康养文旅小镇项目”特色产业项目的融合力度,用项目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用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本等反哺项目,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但目前最要紧的人才问题如何突破?
“以质朴情感留人,以环境优美留人。”于金宁说。乡村振兴需要融入更多年轻血液,需要市、镇、村联手来推动。他希望加大北洛村在外能人的召回力度,吸引在外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依托市镇级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更快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产业和城镇转移。
2020年,海阳市成为全国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城市,北洛村作为其中重要一环,未来将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坦途。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于霖 郝春蕾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村庄民宿建设颇具特色。美丽村庄风景如画。2018年,在山东省公布的首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庄名单中,海阳...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