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晨报帮老黄订出万斤大葱, 黄仁明忙得难抽身承诺明天来市区卖葱

今晨6点 2013-11-21 23:48 大字

“咱报纸太帮忙了,今天就有好几个菜贩联系我,差不多订出去了1万斤大葱,而且我的电话也不断有读者打进来,太感谢咱晨报……”昨天下午,借报纸卖“平价葱”的海阳大葱种植户黄仁明的手机多次呼叫占线,几经努力,记者联系到老黄时,他话里话外满是惊喜,语速也比平时快了不少。

YMG记者孟宪臣通讯员奕志

市民怒斥超市卖葱短秤支持葱农“直销”

“先不论葱的质量好坏,但就有些商家的表现,我强烈支持老黄过来卖葱!”家住奇山小区的崔来绅投诉,几天前,他到奇山2路公交车终点站路东的一家超市买葱,三四根葱一捆,标价是“2元1斤”。他买葱回家后一称,差了近1两。崔先生觉得,农民肯卖平价葱,又表现得很诚信,他愿意叫上邻居一起“捧场”。支持葱农来市区“直销”的,远不止老崔一人。“今年的大葱就是贵,可家家又离不开这最基本的佐味材料,我觉得,海阳这位农民出的价很合理,就希望他能快些过来。”家住烟台一中附近的居民周慧平,平时习惯到四马路市场逛逛,今年的葱价让他吃惊不小,看过本报报道后,他对葡萄园里“长大”的大葱很感兴趣,对栽种有头脑的老黄也有好感,希望买上百十斤过冬备用。

“菜贩已经订了1万斤大葱”

老黄此前曾发愁过,他所在的海阳市二十里店镇大葱种植户不算多,很少有商贩主动过来收购,而他这么大面积地种葱还是头一遭,加上自己认识的商贩有限,靠海阳本地消费挺难的。然而,本报19日刊发《1.2元/斤!海阳农民卖平价葱》之后,老黄的困境竟在短短一天时间里化解了。黄仁明告诉记者,从19日上午10点多钟,他的手机就开始陆续接到一些陌生电话,致电者中有好几位是海阳当地和周边县市的商贩,“路近的菜贩过来看了葱,感觉很满意,我粗略算了算,已经订出去有1万斤葱。”

让老黄有些不好意思的是,由于有几个菜贩急着去他家看葱、拉货,所以他原本的计划被打乱,到烟台市区卖葱最快也得22日才能成行。

读者提供4个地角大葱最好卖

在和记者的交流中,对烟台市区销售不太了解的黄仁明有些打怵,担心如果滞销,再赚不出来人工费和油钱就亏了。有热心读者在报名中推荐了几个大葱热销区片。“我觉得黄师傅可以先来莱山的迟家,这两天过来的平度葱,一车一个小时就抢光了。我自己就能买七八十斤!”家住迟家的于开亮告诉记者,迟家市场附近经常出现外地的菜贩,尤其是平度过来的葱贩子,周边居民很给力,她亲眼见过一车葱“转眼”就售完的火爆场景。同样想买老黄葱的李晓玉,住在开发区奇章小区,“我建议他过来卖一卖,这边居民很多,用葱的少不了。”报名买50斤葱的李晓玉这样讲。

此外,家住奇山小区的崔来绅、在烟台一中附近居住的周慧平也“毛遂自荐”,希望老黄过去瞅瞅,所在区片居民众多,“葡萄树下种的大葱”肯定受青睐。

本报再度呼吁,10万吨平价葱等着您来储藏过冬,有需求大葱的市民可致电96110报名,有关老黄何时出发来烟卖葱,又在哪些农贸市场附近销售,本报将继续追踪报道。

新闻推荐

海阳市新元小学提出1+x阅读教学模式

学生阅读量一学期达100万字YMG记者纪殿国通讯员李玉文王丽娜日前,海阳市新元小学“1+X”校本化阅读实验得到省教育厅和烟台市教育部门高度评价。多...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