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搭配 学习不累凤办中小:“师友互助”激活新课堂
本报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吴其林
“学生两两搭配,亦师亦友,互学互问互帮,教学真是没的说。”5月8日,凤城街道办中心小学作为分会场,承办了莱城区小学镇域(学校)整体推进理想课堂构建研讨会。与会教师分组观摩了该校12节学科“师友互助”课堂教学后,称赞不已。自去年起,该校按照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行动,着力推行“师友互助”高效课堂,用新型的学师、学友,推进课堂的互动高效。
“教师忙在课下、闲在课上,学生忙在课上、闲在课下,这是我们践行‘师友互助\’课堂的着力点。”凤城街道办中心小学校长李洪林说。李校长从西关小学调任中心小学,他始终在乎的是学生,思考的是课堂:为什么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为什么课堂放不开、效率低?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摽课堂、访师生、话课改。经反复论证,他找到了症结,那就是学为主体的被边缘化、被安排、被学习,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也是减负屡减不下的桎梏。在他的积极倡议下,学校突破4人、6人、8人组模式,实施两两结对的“师友互助”教学,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学师”,能力较弱的当“学友”,互帮互学、互督互查,由教师、学生的双边互动变为学师、学友、教师的多边互动,学为主体,个个主动,教学事半功倍。
对于课改,难的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怕一放就乱,怕成绩下降。李校长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头听课、评课,带头写感想、反思,《“师友互助”共同成长》、《师友互助课堂随想》……一篇篇博文激发了老师们的研究、实践热情。他带领课改团队与老师们共同确立了“看、问、助、提”四步教学:一看,师友自学,查阅资料;二问,师友互问,共同思考解决;三助,师友互助,解疑答惑突破重点;四提,师友合议问难,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这样四步就理清了学生充足学与教师高效导的度。并从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出发,明确了尊重式倾听、捆绑式评价、多元式提问、互动式交流、独立式思考、指导式互助等六项原则,保证“学师”教会“学友”,避免学师越俎代庖,在学友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指引方法、思路,促其自主写出解题过程。有热情、有法子、有方子,师生阔步行进在“师友互助”课堂教学大道上。
“课上要当懒老师,课前先当勤学生。实施‘师友互助\’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教科室主任许燕玲深有感触。她介绍说,课堂上的师友互助,必须以高效备课、点拨、总结与提升为前提,课堂上要以学定导,教师就要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在“导”上,必须做到学生会的不导,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无疑催促着教师研究学情、精心备课,有了这样的积淀,课上教师就自然而然地从一线退居二线,成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的参谋了。
五年级(6)班学生程雨婷和翟力莹既是课堂上的好师友,更是生活上的好伙伴。“课上,我们相互提问、交流、讨论;课下,我们互帮互助,是师友,是学友,更是好朋友。”程雨婷说。对师友互助课堂的理解、实践,决不仅仅拘限于课堂。李校长认为,“师友互助”中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从课堂的互助,到生活上、为人处世的互助,本身就是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细化和再现。对此,学校将课堂上的师友互助,延伸到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多元的互助中培育好习惯,涵养好品质。从师友到伙伴,凤城街道办中心小学的“师友互助”早已超越了课堂,超出课程,铺展着教书育人、成人成才的壮丽画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亓慧)莱城区凤城街道针对作为市区驻地的实际,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筹划、周密部署、快速行动。凤城街道办事处召开创城工作领导干部会议、村(居)支部书记会议,...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