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你见过能吃的灯吗

今晨6点 2013-04-06 00:25 大字

YMG记者凌云鹏摄影报道

说起盛行于海阳和莱阳等地的豆面灯,它的制作与民间占卜年景好坏、是否旱涝有关。豆面灯民间

称“灯花”,有的按月制作,共捏十二盏,在农忙时(五月、九月)在面灯上盘几条小面蛇,叫“圣虫”,即龙。寓意风调雨顺,五谷满仓。将面灯蒸熟后,看哪个月面灯蓄水多即表示哪个月雨水多,反之则旱。还有种面灯系根据家庭成员生肖塑成动物形状,既可以观赏也作油灯使用。也有些地方过了正月十五,将这些生肖面灯蒸热吃下,以示福大寿大。

豆面灯习俗2010年被批准为烟台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今已经成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近日记者专程前往海阳采访了这一非遗项目。

祭祀祈愿离不开豆面灯

今年的正月十五,海阳市行村镇庶村村民赵华芝又精心制作了一盏圆柱形的豆面灯,在夜幕降临前,送到了父辈的坟上。“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报花灯前,村民们都会做一个圆柱形的灯送到先人的坟上,意思是给先人照亮抓虱子。”赵华芝说,“现在生活好了,每年给老人做豆面灯照着‘抓虱子\’早过时了,现在的意思就是不忘先人。”

晚上8点左右,记者来到赵华芝门前,门口凳子上摆放的5个不同的豆面花灯十分好看。“这些是牛、鸡、看场佬、狗和鱼。”赵华芝给围在家门口的朋友们介绍起来,牛、鸡、狗分别代表耕地、吃虫和看门,鱼则要放在水缸旁,寓意脏物掉不进水缸中,保持缸中水清澈干净。其中,最有艺术感和想象力的便在这看场佬上。记者发现,看场佬乍一看像人,但整个后背用剪刀剪出了刺猬刺、头顶小帽、铁锨、铲子、扫帚等用具,手中抱着一个圆柱形灯。“做个看场佬看场干活。”赵华芝说完便逗乐了好奇的人们。

做豆面灯习俗历史悠久

按照海阳的习俗,元宵节这天要做灯碗,很多人家在晚上点灯碗,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而莱阳豆面灯碗的习俗,作为农民心灵的寄托,依然保留着它的淳朴、自然,就这样每家每户一代代传承下去。这种流传于民间的习俗活动,实际上是集传统的祭祀、祈愿于一体的活动,它源于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和崇拜,对命运的忧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在哪里,通过做灯、送灯的习俗,人们都是想表达一种传统的心态和审美的情趣。莱阳豆面灯碗习俗,虽然在民间流传,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范围正在逐渐缩小,若不及时保护传承,就会有消亡的可能。莱阳和海阳豆面灯碗的习俗,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农民祈愿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农耕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他民俗活动所不能替代和涵盖的。“保护好这一民俗文化遗产对于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反映地域文化特点,从中吸取有价值的内容,会为我们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扬提供许多珍贵素材,也是对习俗文化的深刻理解。”莱阳民俗专家姜凯说。

据清康熙年间(公元1661年)《莱阳县志》载“又做面盏十二照月序蒸之,以卜水旱”。也就是说在康熙年间莱阳就有面制灯碗了。

最好的黄豆面留着做灯

在海阳庶村,做豆面灯的“行家”李桂珍大妈看到记者对豆面灯很好奇,便笑眯眯地说:“小伙子,跟我来,大妈再给你做个更有特色的灯。”说完,记者跟着大妈往屋里走,在灶台前,大妈往一个盆里倒了一点黄色的面,然后加一点水。“这是豆面,老辈时没有油灯和灯泡,就用这个来做花灯。”李桂珍揉着面告诉记者,“如今会做豆面灯的人家不多了。”

豆面灯看着样貌好看,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李桂珍告诉记者,每年豆子刚打下来的时候,便挑出了最好的黄豆,打磨成豆面,就是为了元宵节做豆面灯碗用。关于做豆面灯的技巧,李桂珍说,正月十五上午才开始做灯,豆面灯做早了不行。正月十五上午,妇女在家和面,用纯豆面做,因为过去白面比较稀罕,不舍得用来做灯,就拿家中比较多的豆面做灯,和面是有技巧的,和出的面一定要足够硬,这样捏出来的生肖才更逼真。

将面揉光滑后,李桂珍拿来剪刀、小竹签等工具,开始做造型。豆面被分成小块,每块经过李桂珍的揉捏又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形状。李桂珍告诉记者,她每年要做一对“大灯”,也就是要摆在桌子上祭奠用的,老人揪出一块面团,揉搓后,用手指捏了几下,然后用小剪刀剪出类似鳞片的东西,简单的几个步骤后,一条大龙的造型初步显现出来,正在记者端详的时候,老人拿着竹签点上了两个眼,并蘸上黑颜色,这叫画龙点睛,补上眼睛后,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呈现在记者眼前,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随后,李桂珍又做了猪、金鱼、狗等造型的豆面灯,中间插上一根细树枝,树枝上缠上棉花,然后倒上花生油,等晚上点着后摆在家里的不同位置。不同造型的豆面灯有不同的讲究,猪要摆在猪圈的墙头上、金鱼要放在水缸里、狗就放在街门口……

豆面灯造型讲究还能吃

“看着小小的豆面灯不起眼,可每个灯的造型都是有讲究的。生肖灯要做当年的生肖,还要做家里孩子的属相,以保佑孩子健康平安。狗形灯点燃后放在家门口,可保佑门户平安……”李桂珍介绍说,豆面灯碗中最常见的是花形灯,顶端像花瓣,象征着花开富贵。“就等着晚上点灯啦。”每年正月十五,点灯碗时最高兴的莫过于李桂珍的孙女了,她已经看着奶奶做了二十几年的灯碗,每当拿着她自己属相的灯碗时,就高兴得不得了。但在高兴的同时,孩子们也心疼老人的劳累,都说:“超市也有卖灯碗的,我们买回家点不一样吗?这么麻烦干吗呀?”李桂珍却不同意:“我还能做,自己动手做的东西吃着才香。”“这个灯碗还能吃?”记者有些吃惊。“过去做的灯比现在大得多,点完了不舍得扔掉,切成片炒炒吃,味道很好。”李桂珍笑着说,“灯油是花生油,灯芯是棉花做的,很干净的。”

新闻推荐

大爱福彩,爱心接力二十载, ———烟台福彩中心成立20周年巡礼

YMG记者陆启飞通讯员肖婧摄影报道20载时光荏苒,20载岁月如梭,伴着盎然的春意,烟台市福彩中心迎来了20岁的生日。20年来,市福彩中心始终高举“...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