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海阳秧歌贺年会开幕式及汇演比赛昨日拉开帷幕,30多支秧歌队同台竞艺,央视《舞蹈世界》也来选拔———, 秧歌会来了央视选队专家

烟台日报 2013-02-19 18:10 大字

YMG记者凌云鹏通讯员吕连兴摄影报道

昨日上午,海阳秧歌贺年会开幕式及汇演比赛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30多支秧歌队将同台竞艺,角逐最佳人气奖、最佳阵容奖、最佳传承奖、最佳风格奖、最佳风尚奖、最佳创新奖等六个奖项。

》》》“大秧歌”焕发“年轻态”

“咚七、咚七、咚七仓……”昨天上午9点多,海阳市海盛置业小区。2013海阳秧歌贺年会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来自海阳市的8支秧歌队随着“水斗”鼓点,舞动起来。大秧歌一场接一场,连续不断的鼓点声,让表演现场不断升温。“这俩小乐大夫跳得真带劲!”东村街道大丛家村的秧歌一上场,立刻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只见两名带队的乐大夫只有一米五左右,左手抱伞,右手执甩子,带领着身后的大队伍在场上“龙腾虎跃”,一招一式筋道有力。大丛家村秧歌的组织者丛仁杰告诉记者,今年的秧歌年轻人居多,两位乐大夫丛汉林和丛嘉伟分别只有9周岁、10周岁,其他两位乐大夫也只有十六七岁。“年轻人虽然是伴着秧歌长大,但真正卡着鼓点演秧歌还是没有基础,为了能让年轻人继承秧歌,从进了腊月就开始排练,费了不少力。”丛仁杰说。

说起海阳大秧歌,这几年最缺乏年轻人的身影。这项六百年传承的民间艺术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在支撑。可昨日的表演现场,年轻人的加入让这项古老民间艺术有了精气神。记者在现场看到,海阳经济开发区埠南村等几支大秧歌队的演员,平均年龄也只有二十二三岁,只有锢漏和王大娘、货郎和翠花、丑婆和傻小子等杂耍者年龄较大。

》》》“女乐大夫”不让须眉

当凤城街道邓家村的张学义带着他的秧歌队表演时,记者发现秧歌队中竟然有“舞刀”的,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他告诉记者,这套“刀舞”是由村里一个老师傅所教,已经传承了40余年,“本来还打算表演耍枪的,只是这套班底只能耍开2台‘家伙什\’,所以就忍痛割爱了。”

记者看到,邓家村秧歌队的鼓也和别家的不同,是系在腰上的。张学义告诉记者,这是腰鼓,不同于我们平常秧歌那种花鼓。他介绍说,打这种腰鼓需要有点武术功底,要打这种腰鼓,需要压腿,能把腿抬起来。“打这种腰鼓的确要把腿抬得很高,而且姿势很优美。以前村里有个80多岁的老人还可以打鼓,能蹦起来踢腿,很了不起的。”张学义感叹道。

一般来讲,海阳大秧歌的乐大夫都是男的。可来自发城镇埠前村的秧歌让观众眼前一亮,因为秧歌队伍里的6位“大夫”清一色是女同志,领队的于化江告诉记者,选择“女大夫”因为女性有柔性之美,这样和鼓手搭配,相得益彰。记者看到,“女大夫”舞动拂尘,柔和中透露出一种刚强之气,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舞蹈研究生“基层取经”

大秧歌的火爆表演让观众沉浸在其中,就在热闹的氛围中,记者看到还有一群年轻的学艺人,他们或是坐在评委席上不时请教,或是穿梭在候场的大秧歌老艺人们中间问这问那,年轻的小伙和姑娘们在一点点地吸收海阳大秧歌的精华。“薛师傅,您给我讲讲这个乐大夫在大秧歌的主要职责和作用呗。”一位美

女正一边请教着老秧歌艺人,一边用笔记录着老人讲的一切,生怕漏掉一丝细节。

原来,这位23岁的美女叫陶美艳,如今是北京舞蹈学院的研究生。陶美艳告诉记者,她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其中,海阳秧歌、胶州秧歌、商河鼓子的山东三大秧歌将作为重点来学习,“海阳大秧歌的知名度很高,身为海阳人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次主要向老艺人学习大秧歌的精华,提炼出素材回校作为参考。”陶美艳说。

负责本次秧歌汇演比赛的海阳市文化馆馆长李东晓说,之所以将过去的大秧歌汇演升级为一种娱乐加比赛的形式,是为了让更多人喜欢参与大秧歌艺术。连续多年的汇演,吸引了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艺术生来海阳“取经”。今年,海阳大秧歌贺年会汇演比赛引起了央视《舞蹈世界》的关注,他们派来专家准备选拔一支最优秀的秧歌队到央视录像,向世人展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七战“公考”为圆警察梦, 公考笔试第二天,150余名考生考32个公安职位

YMG记者夏丹实习生李思思通讯员烟招昨天是烟台市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的第二天,150余名考生来到十二中参加《公安基础知识》的笔试,争夺32个公安职位...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