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来自全省各地的80多名蔬菜专家深入烟台市基层推广先进科技———, “号脉”山村大棚

烟台日报 2012-03-04 18:27 大字

昨日上午,随着一辆大巴车驶入,寂静的海阳市里店镇纪疃村,顿时热闹起来。来自全省各地的80多名蔬菜专家,走进村庄观摩研讨蔬菜技术应用与推广。

纪疃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是该市有名的蔬菜村,全村蔬菜栽培面积380亩,建设273个蔬菜日光温室,村内重点推广示范水肥一体化、生物菌肥应用、植物疫苗等现代农业技术应用。“这儿农户对科技的接受能力强,村里生产的蔬菜将直供2012年海阳亚沙会。”市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科副科长孙丰宝介绍。

走进宽敞明亮的蔬菜大棚,记者顿感洋洋暖意。“这大棚里的温度还真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淑芬说。

“现在棚内的温度是32℃,可以很好地满足白黄瓜生长需要。”在黄瓜丛中,满头大汗的刘绍旭抬起头说:“俺们天天呆在里面,跟蒸桑拿差不多。”

当前季节,普通大棚温度一般仅能维持在20℃左右,而刘绍旭家的大棚却能达到30℃的高温。“地下铺设有秸秆生物反应菌种,然后采用覆膜、起垄、草苫盖棚等现代科技手法才能保持住棚内的温度。”刘绍旭说。

“你这大棚面积这么大,平时要几个人忙?”王淑芬问到。

“大棚占地1.8亩,一年四季俺们夫妻二人即可照料。”刘绍旭笑着说,黄瓜大棚全部采用科技方式种菜,省事省力还赚钱。“灌溉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按开关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且完全不喷洒农药,全部用沾虫板、生物杀菌方式,省了不少工。”

刘绍旭家的白黄瓜年后开始上市,当前一天可采摘上百斤,按照当天6.5元/斤的价格,一天收入近千元。“收益还不错,销售也不用担心。”刘绍旭说,白黄瓜基本都是当天采摘当天直供出口销售公司,收益有保证。

离开青郁的白黄瓜大棚,专家们又来到刘忠胜家的西红柿大棚。与前者相反,这儿是人声鼎沸,一片熙熙攘攘的场面。“随便尝,保证好吃。”看到这么多专家到来,刘忠胜赶忙招呼起“客人”来。

“你这大棚一年能产多少斤?”看着串串红颜的果实,省园艺学会理事长、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团长何启伟问到。

“一年总产量没法计算,每年4、5万块钱能卖上。”刘忠胜说,西红柿上市时间比较集中,采收困难,村民们就联合起来,集中到一家管理、采收。

随后,专家们又走访了几家种植其他蔬菜的大棚,小山村采用现代化农业种植的技术,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王秀峰教授介绍,今年,国家下发的一号文件是关于农业科技方面的,专家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到基层多走走看看,了解百姓的需求和需要,以便更好地推广先进科技,扩大蔬菜示范基地面积。(YMG记者姜乾

通讯员曲日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姜振娥———, 后妈撑起一片天

姜振娥是海阳市徐家店镇徐家店村人,20年来,她用善良和爱心,跨越血缘,演绎了不是生母胜过生母的亲情。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残破的家庭,诠释了一位母亲坚忍...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