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海阳:“雷乡”到亚沙城的嬗变, 一场经典战役,让海阳荣获“雷乡”美誉时隔半个世纪,“亚沙会”让海阳成为世界的焦点———

今晨6点 2011-12-08 01:15 大字

海阳,一个县级小城,它以山为骨,以海为姿,经典地雷战让海阳在国内外声名远播,也使其红色文化资源独具特色。

“雷乡”让海阳闻名,而“亚沙会”让海阳真正成为世界范围的焦点。2006年,海阳这座上世纪90年代的贫困县成功申办亚沙会,成了享誉国际的滨海城,完成了从“雷乡”到亚沙城的嬗变。海阳也因此将激情时尚的亚沙蓝色运动理念与红色经典文化相结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红蓝”城市文化品牌。

YMG记者姜乾通讯员吕连兴姜长雨摄影报道

过去的海阳靠革命先辈扬名

海阳的名字被全国人民知晓,皆因无数英勇的革命先辈。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海阳地雷战为背景,以民兵英雄为原型,在海阳实地成功拍摄了军事教学故事片《地雷战》,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1月30日,在地雷战景区,海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东生指着门口矗立的“大地雷”说,地雷战的影响非常久远,时至今日,仍在代代相传。

地雷战是海阳的垄断性红色文化资源,智慧的海阳人将其打造成具有垄断效应的红色文化品牌,让红色经典重放光芒。“海阳地雷战景区正是因此而生。”海阳地雷战景区负责人初庆红说。

投入1700多万元扩建的地雷战纪念馆,先后被确定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等。如今,海阳红色文化资源,正渐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一个靓丽的红色品牌。

传统海阳大秧歌蜕变成全民健身舞

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海阳大秧歌,凝聚了海阳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华。目前海阳市732个行政村中,70%以上的村庄拥有自己的秧歌队。海阳市因此连年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海阳大秧歌,历经600年,它的表演风格以豪放、古朴、气势恢弘而著称。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海阳市结合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全新创编了秧歌健身舞,使海阳大秧歌的传统套路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创新展现,也赋予了海阳大秧歌新的生命力。

11月30日上午,在海阳市博物馆门前,记者见到30多位市民正在随着音乐,练习一种独特的舞蹈。只见舞者时而挥绢前冲,时而表情诙谐,时而抬腿踢脚,几十套动作渗透出大秧歌的影子。

“猜得不错,这就是根据海阳大秧歌的经典元素,新创编的秧歌健身舞。”正在教授新“学员”的宋月惠说,这套舞蹈动作中乐大夫、彩扇、货郎、翠花等角色动作都有体现,“二龙吐须”、“八卦斗”、“龙摆尾”、“龙盘尾”等阵势也时隐时现。

现在的海阳印上亚沙永久印记

海阳海边,现代时尚的亚沙城建设正如火如荼。目前,亚沙会的主体建筑已全部完工。明年6月,第三届亚沙会将激情上演,一届体育盛事会给海阳带来什么?面对这个众所思考的问题,亚沙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部长高波回答得干脆利落:亚沙会留给海阳一个印记,一个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印记。

借助2012年亚沙会的影响和滨海沙滩资源,海阳市以打造“沙滩运动休闲名城”为目标,把举办沙滩体育赛事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体育可以带动经济,体育可以带动文化。”高波说,亚沙会有别于其它节会,它可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同时会留下许多永久性的标志建筑,让后续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成为可能。今年5月份,海阳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沙滩体育健身基地”。“基地由国家拨款,定期维护维修,将作为全国沙滩体育运动开展的主阵地,永久性使用。”海阳体发办副主任李振光说。

旅游业是海阳最直接的受益产业。今年六月份以来,该市连续举办多项重大体育赛事和沙滩文化活动,并力争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亿元以上。

今日的海阳越来越靓丽

新闻推荐

基层女代表别具风采

她们展示了来自一线基层的党代表风采;她们中有医生、老师,也有妇女主任、企业经理。虽然岗位不同,但她们都用实际成绩完美地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