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产品如何走出"卖难"困局, 白菜滞销、土豆赔钱、大姜价格不稳……

烟台日报 2011-12-27 18:30 大字

昨天早上,在芝罘区现代果蔬批发市场,来自海阳市小纪镇的李德波,1200斤白菜才卖了212元,而去年的这个份量却能卖到708元。

大姜价格不稳、白菜滞销……入冬以来,农产品卖难已成为一大热点备受瞩目。来自市商务局的信息表明,为解决这一难题,近日有关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削减中间环节,减少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的出现”。

农产品屡现“卖难”

进入12月,批发商宋成刚就从栖霞、海阳等地,采购了一批圆葱、土豆和地瓜等易储藏农产品。“11月份的收购价已经涨了,早出手更便宜。”尽管眼下已有赚头,宋成刚仍为他出手晚后悔,“11月底,圆葱的批量收购价每斤0.1—0.18元,现在收购价能涨5至9分钱。如果能较早出手,每斤就能多出至少2分钱。”

“去年土豆卖的很火,今年大家跟风,结果赔大了。前两年,农产品起伏很大,今年大家都不敢跟风。”宋成刚认为,眼下的农产品滞销,很难找到突破口。

那么,“农超对接”是否能缓解这一难题?自去年开始,烟台市商务局就启动了“农超对接”,联系农产品合作社与商家进行对接,通过商家和生产者的信息互通,对农户种植品种进行先期干预。

“这种方式,可以解决10户、100户的蔬菜销售问题,但万余种植户的销路仍没有得到解决。”业内有关人士表示。

市农科院副院长姜中武认为,较往年相比,今年烟台市农产品销售情况要好得多。一方面,农超对接的指导效应正在扩大;另一方面,农民经历前两年阵痛之后,开始主动寻找市场了。但滞销现象,仍然存在。

农户亟待整合成经济体

前段时间,相关部门组织发起了“采摘游”等活动,组织市民走进农户地头,采摘当地新鲜蔬菜。活动掀起了数轮采摘风潮,为农户共带来近50万元的意外之财。细心者会发现,不仅是烟台,我国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增产就卖难是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年年出现,只是品种轮回。

少了就贵,贵了就多,多了就贱,贱了就少,少了就贵……反复出现,几乎没有正好过。难道说,农户们“不长记性”?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姜中武认为,应该将小散型农户组织起来,整合成产业经济体。“如果烟台农产品整合为一体,就有了类似的传播力、话语权。”姜中武分析说,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的应急之举,只能缓解燃眉之急,最为长效的,是“农户们抱团自救,成立较为广泛的经济体势在必行”。

信息比“帮卖”更有效

对于农户“增产不增收”的困境,鲁东大学教授邓兆武认为,首先是信息不通,造成了农户对“要种什么”不知所措;其次,物流成本过高,导致消费者宁愿选择替代品。

针对蔬菜的各项成本,较早前,福山区张格庄镇镇长刘新鹏就算过一笔账:在已开通免收过路费的“绿色通道”前提下,农户要承担人工采摘费每斤0.1元,包装费每斤0.1元,汽油费在每斤0.1元到0.2元。累计下来,批发商得到的蔬菜,如果一分钱不挣,直接卖出去,必须得在蔬菜进货价上加上0.4到0.5元的流通成本。

“这笔成本账,直接导致的问题是,农户无法掌握‘蔬菜定价权\’,政府也不能采取行政定价干预。农户就失去了下一茬种植方向。”刘新鹏如是说。

邓兆武说,农户除掌握市场信息外,还要在多样化种植的前提下,利用畅销品种的溢价收益,对滞销品种对冲,以达到收支平衡。

另外,农产品价格保险可将价格下跌风险,由金融领域分担。“农户在拿不准未来价格走势的情况下,可以支付少量保费,锁定损失。一旦收益上升,可冲抵保费;收益不佳,则由保险公司弥补亏损。”邓兆武认为,保险公司也能在这些交易中,获得可靠的收益。

YMG记者刘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四化”成就全省“唯一”, 烟台成为山东唯一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

烟台市近日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20个开展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的试点,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市。能够成为山东省的“唯一”,烟台...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