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聚财 惠民 民乐

莱芜日报 2011-01-05 23:50 大字

■民生之声

聚财 惠民 民乐

——— 莱城区惠民财政建设侧记

通讯员 张荣水 郭廷亨

如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免费义务教育、家电补贴、农机补贴,小麦补贴……项项惠民政策,如汩汩清泉浸润着莱城区人民的心田。刚刚过去的一年,莱城区的决策者们通过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诠释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去年以来,莱城区以“保增长、保民生、保重点工程”为工作主线,在困难问题重重、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下,全方位聚集政府财力,做好了“生财、理财、惠民”三篇文章,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财有道———倾力支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没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财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大做强财源盘子,首要的就是要全力支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多角度、全方位扶持企业发展,让全区经济运行充满活力。”莱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文朴在一次企业发展座谈会上吹响了全区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号角。

政企一家。在企业面临难关时,政府不能“竭泽而渔”,而应该“放水养鱼”,让企业安全“过冬”。去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莱城区找准切入点,打出多套组合拳,研究出台了《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促进财源建设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与全区企业一道共同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围绕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适用税率降低、取消利息所得税、提高营业税起征点等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围绕落实好扩大开放政策,认真执行扩大开放的奖励规定,及时兑现奖励政策,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推进莱城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完善以“运营资源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多渠道融资为保障”的融资机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注入资产、补充资本金、土地出让收益返还等形式,进一步壮大政府投融资平台,提升了政府融资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一事一议”等方式,引导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带动效应。

培植企业壮大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莱城区认真研究上级各项经济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企业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加大对电力、水泥、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奖励力度,突出支持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城镇规划建设、建筑节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壮大发展服务业等行业。去年,全区上报科技创新、新能源新产业、服务业等各类项目40余个,帮助企业申请上级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扶持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发展“三高”(高端、高质、高效)和“四新”(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产业。

财政的支持换来的是经济的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和对财政增收的明显拉动。2010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25亿元,同比增长9.43%,在金融危机困难形势下保持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其中,税收完成11.7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6%,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凤城街道地方财政收入过2亿元,羊里镇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过5000万元镇(街道)达到3个,其他镇(街道)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1000万元。

理财有招———确保每一分钱都产生最大效益

财政支出的盘子大了,老百姓得实惠的项目多了,对财政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资金用到急需处,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产生最大的效益?莱城区在财政改革、管理与监督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局始终坚持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等活动与财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争创内涵,拓宽争创载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创活动,全力提升全区财政干部队伍素质。”莱城区财政局局长张义军说。去年以来,莱城区财政局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等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三优一满意”、“三讲三做”以及“文明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创建等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做好机关内部环境整治、结对帮扶、“党员志愿服务”及“五个一”财政文化建设等系列活动,使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打造了一支务实为民、清廉高效的干部队伍。

创新是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工作中,莱城区坚持把创新融入财政改革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树立了财政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化预算、指标、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管理模式,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提高了预算的约束力。落实区委、区政府增收节支的规定,区直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继续按预算定额标准压减10%,预算执行中除必保支出,其他一律不予追加。按照经费支出压减目标,统筹安排支出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对一些可办可不办的项目,能压则压,能减则减,能缓则缓。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面深化政府采购预算改革,规范采购信息公开和评标管理机制,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全区共完成采购金额6430.7万元,节约资金1012万元,节支率13.6%。进一步完善了覆盖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的评审体系,有效提高了评审质量和效率,全区共完成评审项目资金6706万元,审减资金1127万元,审减率16.81%。对6个社会团体、18个部门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自查自纠面达到了100%,对区直72个部门单位开展了“小金库”治理回头看,对检查出的问题都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开展了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对2007-2009年涉农资金进行了全面审核。建立了行政事业资产数据库,加强了资产处置管理,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惠民有策———把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地方

“去年我家买的海尔冰箱政府补贴了170多块,质量也有保证,所以买家电还是选家电下乡的牌子好。”1月1日,在市内某大型家电商场挑选电视的王女士说。从交谈中,笔者了解到,王女士家住莱城区羊里镇,她和老公前几天就看好了一款平板电视,拖到今天来买,是想趁着商家元旦期间搞减价促销活动,用节省下来的钱,再买个饮水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花买一件东西的钱,买两件”。从莱城区财政局统计结果看,自2008年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以来,仅去年全区购买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产品的群众有11万户之多,购买家电14.9万余台,享受财政补贴4500余万元;购买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摩托车下乡的群众有1.9万户之多,购买汽车、摩托车2万余辆,享受财政补贴2800余万元。

更加倾注民计民生,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全区人民谋福利成为莱城区执政者努力的方向之一。

近年来,莱城区全力做好资金支持工作,确保每件“实事”按计划启动,按标准实施,把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暖民举措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数据显示,仅2010年全区多渠道筹措资金3.02亿元投入民生工程建设,同比增长24.5%。

落实促进就业政策积极有效。以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为重点,先后安排资金421万元,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

教育发展得到优先保障。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义务教育段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支持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实施,积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政策,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了省级教育示范县的复查验收。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区筹集资金7178万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筹集资金676万元,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区筹集资金1849万元,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年保障标准提高到1200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保障标准提高到26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6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0元,实现了老有所养,应保尽保。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照每人每月55元的标准,从2009年12月起为138.71万人次的60岁以上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7629万元;对新参保的18.9万人按照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进行缴费补贴,补贴资金567万元,并对重度残疾人个人缴费进行补助。同时,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及时拨付资金,确保了企业、机关事业和农村养老保险金的按时发放。另外,积极筹措调度资金1.13亿元,加快推进汇河大道、东姚线、“两新工程”、“城中村”改造等工程建设。

支农力度持续加大。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3145万元;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沼气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筹资740万元,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惠及210个村、19万农民,解决了部分农村“出行难、饮水难”、“脏、乱、差”等问题,农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新闻推荐

冬闲没了闲人

1月14日,莱城区凤城街道南十里铺村的刁玉翠在向村里的姐妹介绍自己的种植经验。以往冬闲时期,村里的男劳...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聚财 惠民 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