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勇做区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海阳经济开发区五年跨越发展纪实

烟台日报 2010-12-24 18:47 大字

过去的5年,极不平凡。海阳经济开发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海阳市“一片两带”经济布局和“内涵式”发展理念指引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奋力拼搏,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成就。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于军说:“这五年,是开发区发展思路清晰、改革创新目标明确、综合投资环境优化、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成效最突出的五年,各项事业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海阳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省级开发区,辖13个行政村,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工业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全省先进开发区之一。“十一五”以来,海阳经济开发区按照“经济新区、城市新区、旅游新区、生态新区”的建设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的发展思路,多形式招商引资,宽领域扩大开放,全方位优化环境,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特色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谱写了新时期的辉煌篇章。

数字看发展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十一五”以来,海阳经济开发区进入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用一组数据更能反映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铿锵步伐。“十一五”期间,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增速位居全省开发区前列,创造了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历史阶段。预计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90亿元,是2005年的7.5倍;固定资产投入80亿元,是2005年的4倍;地方财政收入5.4亿元,是2005年的2.4倍;进出口总值3.8亿美元,是2005年的1.7倍;规模以上企业77家,比2005年增加39家。此外,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29%,五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对海阳市财政贡献比重提高到接近40%,区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彰显;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名列全省各类园区前列,多次被评为“烟台市开放发展先进园区”、“山东省先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引资到选资招商成果丰硕

面对不稳定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海阳经济开发区审时度势、危中寻机、排难而进,积极贯彻落实各级一揽子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政策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瞄准优势产业,创新招商策略,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特别是近年来,该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坚持以商引商、产业招商,突出引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拉动力的税源型、链条型、龙头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制造业结构升级,努力扩大“三个引进”成果,增创赶超发展新优势。今年,该区通过双“百日招商”活动,新落户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40多亿元。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吸引内外资项目330个,总投资18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32个,外商投资项目128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外资项目主要来自港台、日韩、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招商领域不断扩大。

个性化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突出

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重发展的思路,加快实施产业聚集战略,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电子电器、机械设备、五金钢构、针织服装等四大产业初具规模。一是形成了以进元电子、比艾奇电子、东南帝华电子等韩国企业为首的手机零部件产业集群,主要生产手机线路板、外壳、键盘、粘合剂、电池等。二是形成了以维蒙特农业自动化灌溉设备、富尔达空调设备、明玮包装机械、海霸能源电动车、坤宇粉末机械等为首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主要生产环保设备、新型机械、精密设备等产品。三是形成了以维蒙特工业、和光金属、岩渊金属、汉都金属等为首的五金钢构产业集群,产品大多出口海外。四是形成了以恩怡服装、华源毛衫、亚琦纺织、真成家纺为首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同类产业项目达30多家,产业聚集度较高。四大产业撑起了园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年上交税金占比超过70%。随着米兰德数控机床项目的竣工,以及贝尔特生物科技、海森平板光电、海源光电科技、天润电气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四大产业的规模效益将进一步显现。

转调着力点传统、新兴产业并重

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优质增量,促进针织毛衫、服装家纺两大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提升针织毛衫产业,主要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生产设备落后、无自主品牌三大制约因素;围绕服装家纺产业主要解决了产品质量创新和市场营销两大问题,提高技术和管理创新水平,推动企业做大做强。锦源针织、凯利针织、真成家纺、亚琦纺织等企业在更新自动化设备后,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订单量和销售额远超往年同期。大力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把“新、特、优”的文章做好,推动手机配件、精密机械两大产业快速隆起,新兴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竣工投产,生产效益大幅提升。目前,全区累计投产项目155个,其中2010年新投产项目13个,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幅将超过30%。在国内地热能工程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富尔达空调设备公司在已拥有20多项突破性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又实施了以科技创新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重大举措———建立了山东省富尔达地热能工程技术院士工作站,这是以中科院汪集暘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山东省第二批院士工作站;日前,富尔达公司入选了山东省创新型企业;公司还积极内引外联,在上海、广州等地合资建厂,并在加拿大注册了新公司,收购瑞士一家地温空调制造企业和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洽谈正在进行,将开海阳市海外投资的先河。

打造新优势骨干企业昂起龙头

近年来,海阳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快企业规模再造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推进品牌创建活动,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逐渐成长为工业企业的骨干龙头。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77家,13家企业在2009年海阳市经济贡献榜30强中占据一席之地。维蒙特工业、进元电子、比艾奇电子等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迅猛,预计2010年销售收入均可实现3亿元以上。尤其是维蒙特农业自动化灌溉项目,今年2月至8月试营业阶段就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单体项目产能比新高。这个项目全部引进美国先进设备和成熟生产线,是美国维蒙特公司在亚太地区包括澳洲唯一的自动化灌溉设备生产基地。这种先进的灌溉设备是采用超长管线围绕支点做圆形移动,经过作物时,管线上细密分布的喷头如绵绵细雨般均匀喷水。这种灌溉方式不仅灌溉效果好,而且省时省力,还能节约大量水资源。目前已在黑龙江、内蒙、甘肃、宁夏等地大面积推广。

软硬件兼备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按照“合理配套,完善提高”的原则,与亚沙会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同步推进,不断加强园区硬软件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目前,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3亿多元,修建路网58公里,硬化面积89万平方米,实现“六通一平”面积18平方公里,10千伏双回路供电线路和热力管道覆盖全区,居住区、学校、幼儿园、商贸区、医院、公交站、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等公建配套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区域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按照“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的标准,全力打造绿化美化亮化景观亮点,绿化面积14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97盏,高标准建设了峰泽公园和春城广场,构筑出“路在绿中,人在景中,城在林中”的城市建设布局。在行政服务上,坚持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感动服务的标准,推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和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对项目从立项审批、征地建设、设备引进安装到投产运营,提供全程化、系列化、人性化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情感商,这才造就了现在的投资‘高地\’。”于军感慨地说:“为使凯悦顺达船务项目尽早投入运营,我们安排专人服务,简化程序,尽最大努力争取绿色通道,先后十余次去省进京办理水运许可手续,提前十几个工作日替客户办妥了所有手续。”高效率、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推动了项目超前进展。目前,投资方已先期购置了1.2万吨级货船一艘,各项筹备工作超前运转。鲁能集团落户海阳,也是被海阳方面优质高效的服务深深打动,而且较同期考察的其他两个项目超前运作。这个由全省“电老大”投资的电力设备制造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必将对海阳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

农民变市民新农村建设焕然一新

近年来,海阳经济开发区严格落实上级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有关部署,按照“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稳步推进”的原则,与海阳城市新区建设融为一体,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农村群众最大限度的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城市新区。全区13个村庄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内引外联,借势发展,村居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区已新建农民住宅楼68栋,2000多户村民喜迁新居。累计投资3.5亿元,进行了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于一体的综合整治,改造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中村、石人泊等7个村先后达到烟台市五星级新农村建设标准。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党员“争先创优”活动普遍开展,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干部依法行政、民主办事能力有效提高。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行和谐文明治村,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健身秧歌、螳螂拳、太极拳等群众健身活动长期开展,“携手办亚沙、文明伴我行”文明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倡导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生活环境的显著变化,带动了群众思想不断解放,随之生产生活的主要模式也发生根本转变。区内群众由务农为主转变为进厂务工、创办私营加工企业、经商和三产服务等,群众致富门路更加宽广起来,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9402元,比2005年增加4692元。

于军表示,总结“十一五”以来开发区的工作,最鲜明的特点是自觉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最突出的标志是区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地位、作用充分彰显,最显著的成效是做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讯员潘晓林丁正霞YMG记者凌云鹏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决胜海洋烟台产业基础良好记者初阳摄决胜海洋烟台拥有

决胜海洋,烟台拥有令人艳羡的资源优势。在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机遇面前,如何变这一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