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谋局“工业化中后期”

烟台日报 2010-11-15 18:49 大字

□根据工业化综合指数测评,烟台市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十一五”期间,烟台市工业增加值预计年均增长20.4%□“十一五”期间,烟台市经济总量位列国内大中城市第20位

五年奋斗,五年耕耘,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烟台,交上这样一份答卷———

“3·50工程”目标全部实现,工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预计年增长20.4%;在提升原有产业基础上,实施八个传统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打赢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从烟台市综合实力看,经济总量已接近4000亿元,位列国内大中城市第20位,成为“第一方阵”的重要支点,2009年人均GDP达到7800美元,步入了工业化中后期。

“十一五”期间,烟台蓄势发力,既抓当前又谋长远,蓄积力量实现工业化中后期的精彩跨越。

集群发展———产业生态蔚为大观

11月13日,气温骤降。在东岳汽车三期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热火朝天景象,10余个塔吊转个不停,吊臂上“奋战第四季,精彩东岳Ⅲ”的标语格外醒目。

“车身、油漆、总装三大主体车间正在加紧施工,年内油漆车间完成主体框架,预计2012年正式投产。”东岳三期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东岳汽车将实现每小时生产120辆整车的设计产能,成为上海通用在国内产能最大的整车生产厂,其核心龙头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进而推动整个烟台汽车产品集群的壮大。”

短短5年间,通用东岳的产能翻了一番。一分钟生产两辆整车的产能,让其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的翘楚。东岳速度,演绎了一个汽车产业的“烟台跨越”。

“通用东岳这一龙头企业的崛起,释放出了强劲的‘磁场效应\’。”市经信委主任孙涛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烟台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各类配套企业融入东岳配套体系。目前,东岳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60%。不仅如此,东岳及其配套企业群的发展壮大,推动了整个烟台汽车产品集群的壮大,目前,全市整车企业已达15家,为整个汽车产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达到380多家。

龙头引领、链条延伸、中小企业配套跟进———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了一个产品集群的发展,是“烟台制造”在“十一五”期间的显著特征之一。

按照大投入催生大产业,大企业推动大发展的思路,在过去的五年里,烟台市深入实施八个传统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6700亿元、580亿元和46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60.9%、58.1%和58%,分别比2005年提高8.2、7.4和8.2个百分点。

市委书记孙永春在2007年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在发展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重视培育石化、冶金、生物制药三大潜力产业和船舶、特种化纤、葡萄酒三个新的产品集群,带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从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到发展三大潜力产业,再到布局五大新兴产业,“烟台制造”一直致力于培育规模优

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实现集群化发展。以通用东岳为支撑的汽车产业集群,以富士康、浪潮为代表的电子通讯产业集群,以龙大、鲁花、喜旺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群,以张裕、威龙为引领的葡萄酒产业集群,以南山、丛林为核心的新型铝材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壮大,不断放大已有产业、产品优势,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百亿元龙头企业和十亿元骨干企业“三个方阵”,产业生态蔚为大观。

发力高端———抢占未来制高点

“城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总是由低端向高端迈进,并不断推陈出新,一拨儿产业培育成熟了,就要把工作重点、发展导向和扶持政策聚焦到新的产业上,这是再造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回顾烟台过去五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过去的五年,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约束持续加剧的五年,特别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后,如何抢占先机跨越发展,成为摆在烟台这座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的重大命题,也是打赢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的必然要求。

“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充分证明,培植形成新兴产业不仅是有效克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的强大武器,也是真正赢得未来,保持持久繁荣的根本动力。”在5月20日召开的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暨“新兴产业培育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孙永春强调说。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项目的有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健康成长,关键看项目。近年来,烟台市新上了一批具有全局拉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提升了产业发展效率。”市发改委副主任牟广文告诉记者。2009年12月28日11时18分,海阳市留格庄镇三面环海岬角东端,中电投山东海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历时26年,山东终于圆了“核电梦”。海阳核电项目不仅是山东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也是亚洲最大的核电站,还是世界首批第三代AP1000核电机组。

核电产业是烟台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海阳核电项目的带动下,核电装备制造、核电技术研发、核电配套服务三大产业迅速发展。截至目前,烟台市核电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成为全省唯一拥有2个省级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3家具备核级设备制造资质企业的地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是个新名词,但其蕴藏的勇往直前、力争上游的探索精神,却时时激励着烟台这座城市的前进步伐。今年1月6日,投资205亿元的万华工业园一期项目正式启动,投产后MDI产能将达到140万吨,稳居全球前三强,千亿化工业产业将贴上“烟台标签”;瀚霖生物一起步就与世界同步,并率先实现了生物发酵法的产业化,将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的基地;通用光伏在创业伊始就将目光锁定世界领先,突破了传统的单晶硅、多晶硅发电技术,采用代表世界光伏能源最高水平的非晶硅薄膜技术,成为烟台太阳能产业领跑者;来福士海洋工程也是通过高标准引进,抢占了行业发展制高点,成为行业领先……

培强做大———拉长优势产业链

“‘十一五\’期间,烟台市实施了以培强做大为主要内容的‘3·50工程’,对照实施意见,全部超额完成预期目标。”采访中,市经信委综合科科长孙嗣文告诉记者,“尤其是主营业务过百亿企业数量逐年壮大,由2006年的一户,到2008年的9户,预计2010年底将达到12户。”

骨干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一段时期内,烟台工业企业规模小、工业布局散、产业层次低,被比喻为“有岭无峰”,这曾是烟台市工业的“致命伤”。为了提升骨干企业的规模实力、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烟台市在“十一五”之初,全面启动“3·50工程”,集中培育50户重点企业、50个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50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中心。经过5年的积极培育,预计到年底,年主营业务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达到53户;“十一五”以来,全市已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1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50家。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分别达28个、中国驰名商标40件。

“培强做大,烟台市走过了一条企业由‘大\’向‘优\’的转型之路。”孙嗣文解释说,所谓“优”,主要体现在大企业强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上,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引进和发展一批配套企业、关联企业、以生产专业化、工艺精细化、产品特色化和技术高新化为目标,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在提高终端产品生产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基础上,向设计研发、信息物流、营销网络等领域延伸,逐步形成系列化、体系化的产品集群发展格局。

以龙头骨干企业和优秀终端产品为依托,拉长优势产业链条,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由大到强。预计2006年到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4%,到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达到3809家,比2005年增加117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00亿元、利税1000亿元、利润80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9倍、2.4倍和2.6倍。

中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海油服先锋号在烟交付。

新闻推荐

有信心办好亚沙盛会, ———访海阳市市长、第三届亚沙会组委会执行局总干事姜仕礼

北京时间17日凌晨2:00,记者第一时间电话连线了刚刚接过亚奥理事会会旗的海阳市市长、第三届亚沙会组委会执行局总干事姜仕礼。姜仕礼说:“从接过会旗的那一刻,就...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