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旧村改造,改出一片新天地。请看来自叶家庄村的故事———新楼 新人 新生活

莱芜日报 2010-04-24 00:50 大字

本报记者 康与民 鹿振林

走进莱城区凤城街道叶家庄村,新楼旧村带给人的强烈反差,如同看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村东头新建的住宅小区,七栋崭新的安置楼拔地而起,成为叶家庄人“城市生活”的标杆。住宅,不再仅仅是村民们的栖身之所,它正在改写着叶家庄人的生活轨迹。

叶家庄的“新人楼”

叶家庄社区的4号楼是一栋不折不扣的“新人楼”。这栋楼安置了40户急需住房的本村村民,其中,有近30户是新婚的青年村民。

村民王洪磊今年29岁。以前,王洪磊和父母住在一起。王洪磊的父亲干生猪屠宰买卖,虽然家里有五间房,但整日院子里流淌着血水,杀猪的血腥味和嚎叫声在院子里飘散。2009年,王洪磊有了儿子。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王洪磊说:“孩子不能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就是出去租房住,也不能在家里住了。搬家,必须搬家!”这时,叶家庄旧村改造一期7栋青灰色的安置楼拔地而起。村里考虑到像王洪磊这样的青年人的难处,拿出了一整栋楼来安置急需住房的村民。王洪磊家暂时不在拆迁范围,但符合村里“急需户”的条件,顺利住进了新楼房。

为了节约用地,叶家庄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整整12年没批宅基地,这可愁煞了本村的小青年。结婚怎么办?总不能一直和老人住在一起。2005年,叶家庄被国土资源部门列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村后,叶家庄发展有了新天地。

“眼看媳妇要黄了,住上楼房又行了!”

亓兴山一家是低保户。从前,他一家四口挤在一个院子里。旧村改造第一阶段,亓兴山家被确定为拆迁户。亓兴山用拆迁补偿款买了一套安置楼。村里照顾他,让老两口免费住进了周转房。

亓兴山无力供儿子亓凯上大学,亓凯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一家工厂打工。亓凯小伙很帅,而且“懂艺术”,画得一手好画。他谈了个对象姓卞,两人情投意合,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小亓热恋对象,家里老人发愁。每当小卞要求去看看老人,亓凯都显得很为难,想办法哄过去。因为啥?亓凯怕小卞看到自己家那小院子、破房子。亓兴山也很苦闷,打量全家,就没一件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亓凯对小卞说:“我家穷,咱要是结婚,家里只能腾出一间屋来。”小卞听了不说话,眼看两人要“拜拜”。亓凯和家里一说,愁得是爹叹气、娘抹泪。就在这时候,叶家庄迎来了“旧村改造”的大好机遇。分到新楼房钥匙的那一天,亓凯领着小卞来到新房,推开门说:“你看,这是俺家的房子,将来咱俩就在这里生活。”小卞低头笑了。

新楼房圆了两个家庭的梦

“书房里要做个隔断。家里孩子多,要多放两张床。”43岁的外庄人韩继玲二婚嫁到了叶家庄。她在安置楼四楼的新房中,站在一堆装修材料中,俨然一个装修总指挥。

韩继玲脑中很有想法。她说:“老亓有两个闺女,我一儿一女。不管大小,都是我们的孩子,这个家里都有他们的安身处。”韩继玲独身带着上初中的女儿和上小学的儿子,这些年来十分辛苦。为了让孩子成长有个好环境,她经人介绍和叶家庄的亓伟臣认识了。亓伟臣忠厚老实,两人很快走到一起,共同组建了一个家庭。

按照叶家庄拆迁补偿方法,有了第一套房子的村民,确实有第二套住房需求的,还可以1300元/平方米的“分户价”再买一套房子。韩继玲毫不犹豫地买了第二套楼房。她说:“1300元这个价格也比市场价便宜不少,这是本村村民才能享受的待遇。我们家孩子多,要第二套房是必须的。”

新居,新生活,叶家庄的旧村改造,圆了一个个家庭的梦想。书记亓宏伟说:“旧村改造工程为叶家庄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处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等旧村改造完毕之后,村民全部住上楼房,还剩余一些作商品房出售。我们用腾出的土地修建标准化厂房,对外租赁,也可以促进村里富余劳动力就业,可谓一举多得。” 

新闻推荐

省委统战部来莱芜市督查调研

本报讯(记者 康与民 通讯员 桑立恒)6月1日,省委统战部来莱芜市督查调研基层统战基础建设工作情况。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苏文德陪同。督查调研组先后深入钢城区黄庄镇,莱城区凤城街道...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