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去年13万立方农村垃圾走进处理厂

莱芜日报 2010-03-08 01:02 大字

本报讯(首席记者 柳尧杰)“自从莱芜市建立‘村收集、镇清运、市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后,一直难以根治的农村垃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垃圾处理厂处理的农村垃圾每年都有所增加,去年共处理农村垃圾13万立方。”3月1日,市环卫处的同志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农村垃圾难处理是困扰莱芜市的老大难问题。为根治这一“顽疾”,2008年3月,莱芜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治理农村垃圾的意见,在广泛试点的基础上,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立起了“村收集、镇清运、市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使农村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市所有村(居)都建起了简易垃圾池,配备了保洁人员,每天负责把村中主要街道以及各家各户的生活垃圾清理运到垃圾池或垃圾箱内。集中收集后的垃圾,由各乡镇招标确定的保洁公司负责清运,各保洁公司从各村运出的垃圾,统一运到市里指定的垃圾场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为使广大农民爱护环境,各乡镇、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评选“文明家庭”等办法,引导村民按时定点投放垃圾,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今,很多村民已经养成了把垃圾扔到村垃圾箱(池)的习惯。“以前是垃圾没地方放,只能随手扔到河边和水沟,现在村里有好几个垃圾池了,再随便扔哪好意思。”莱城区凤城街道孟家庄村的一位村民说。

为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问题,莱芜市规定,市里按照每户每年10元钱的补贴标准实行以奖代补,定时发到乡镇。同时,区、乡镇、村根据自身财力和相关规定拨出专款用于本辖区农村垃圾处理。据统计,自实行“村收集、镇清运、市区处理”制度以来,莱芜市共计投入农村垃圾治理资金20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推进“两新工程” 统筹城乡发展·典型新小区 新生活 新故事——— 凤城街道叶家庄村居民小区建设见闻

通讯员 亓仲杰6月6日,笔者在莱城区凤城街道叶家庄村新居民小区看到,7栋已建成的楼房墙体灰白相间,整洁雅致,透着浓浓的现代气息,还有2栋正在紧张施工。在叶家庄采访,感受今昔变化,见证“两新工程”...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