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苗育春:大棚﹃种﹄出红火光景孙乐张锐

延安日报 2015-03-17 08:56 大字

“如今,我大棚里的各种蔬菜都上市了,一天卖一万块没问题,一年下来毛收入40多万。”苗育春高兴地说,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近日,笔者见到了子长县杨家园则镇新型职业农民苗育春时,他正在蔬菜大棚忙着采摘西红柿。

2004年,他在杨家园则农业示范园承包了7个大棚,开始了创业之路。苗育春说:“创业初,不管我一天在棚里干活有多累,只要看见我种植的这些蔬菜,就不觉得累了。”由于经验欠缺,刚起步就遭受重大损失。那年全县的大棚基本上都种了西红柿,他的西红柿得了晚疫病,再加上受持续降雪的影响,西红柿销售受挫,一斤西红柿只能卖2毛钱。不但投入的成本收不回来,连工人工资都开不了。有了那次挫折,他意识到种好大棚蔬菜首先要解决技术问题。于是,他先后赴寿光、北京、杨凌学习大棚种植和管理技术。同时,他在刘来沟修建了两个大棚,开辟出试验田,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针对大棚土壤老化问题,他专程去北京科技大学学习无土栽培技术,并在他的大棚里试验成功。

经过几年的积累,苗育春的种植技术逐渐成熟,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2012年,苗育春开始扩大规模,在该镇吴家寨子村流转了100亩土地,修建起17个大棚。“农民因为技术都不成熟,大多数只种大棚西红柿,品种单一,卖不上价。经过对市场进行考察后,他先尝试着种植西葫芦、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等五种蔬菜。技术跟上来了,就向菜农们推广。”他积极探索以有机肥料为主、氮磷钾肥为辅的平衡施肥技术,不但生产出了绿色食品,还大大降低了蔬菜的病虫害。已经上市的西葫芦由于瓜型好、亮度好,销售到城里各大超市,成了抢手货,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棚种植专家。2014年,苗育春的大棚还种了两棚冰糖牛奶草莓,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前来采摘。

苗育春不光要自己致富,还带领村里的群众共同致富。他的大棚里还雇佣着10余名村里的农民,村民张杨明说:“在这里做工,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里,还学了种植技能。”苗育春说:“我要把菜农们联合起来,以合作社为载体,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引导种植更多的优质蔬菜品种,统一种植标准化,统一销售品牌化。”苗育春创办的遇春果蔬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农户8户,在当地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改良品种,引进和推广更多蔬菜品种。

苗育春注册了遇春农业的商标,将来合作社的蔬菜进超市都要贴上商标。苗育春说,专业合作社坚持走绿色农业和品牌化发展之路,种绿色菜、放心菜、健康菜。

新闻推荐

《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特别节目摄制组到子长县拍摄 王洋摄

3月20日至26日,由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特别节目摄制组来到子长县拍摄。该摄制组在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瓦窑堡革命旧址、杨家园则镇、玉家湾镇、李家岔镇、涧峪...

子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