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县安定八景
安定镇位于子长县城瓦窑堡以西15公里的黄土高原腹地,是原安定县的县治所在地,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宪宗二年(1252年),设安定县,历经元、明、清三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县城迁至现在的瓦窑堡镇,改名为子长县。安定古镇是“第二敦煌”—钟山石窟所在地,素有“历史名镇、文化古镇”之称,自古为“边镇之咽喉、两塞之要经、秦关之保障”,并有“翠巘屏拱、河水环澜、西塞要经”的怡人风光景色。
安定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文化遗存。据清道光《安定县志》记载,安定古镇有8处自然文化风景,列为“安定八景”,即“石室庄严”、“凤岭朝霞”、“锦屏叠雪”、“西池晚烟”、“花崖秀特”、“文笔腾光”、“龙山夕照”和“北河晓月”。
一景石室庄严。石室指安定故城东北2公里之处钟山南麓的钟山石窟。钟山石窟自东晋太和年间开凿以来,经历代修葺,成境内一大奇观,清道光《安定县志》辑安定八景将此列为第一景。
二景凤岭朝霞。安定城西南15公里处,一山拔地而起,峻峭秀丽,形如凤翼。其下泉水积流成池,名凤凰池。道光《安定县志》载:“众山皆高,而一山独卑,则卑者尊是也。”当朝阳喷薄而出时,登高远眺,云霞缭绕山头,经久不散,是为凤岭朝霞。
古人有诗赞曰:
峰挟飞来势,因传凤岭名。翻身翔万仞,展翼抱重城。奇彩交相映,高岗宛若明。丹山何处是,此地端云里。
三景锦屏叠雪。安定城南,有一山九级连云直上,原名二郎山。清康熙四年(1665),知县朱尚义观二郎山状若列屏遂改名锦屏山,东西与文笔、风翼山相连。山下泉水清澈透明,因名濯锦泉。锦屏山景致尤以雪景为最佳,当瑞雪纷飞时,山间银装素裹,恰似白玉屏风,为安定一大奇观。因此,北宋沈括有“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寨人,化尽素衣人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的诗句,即指此处。古人有诗赞曰:
六出兆丰年,寒山瑞霭笼。天开花世界,雪降锦屏风。不籍春光染,偏宜月色融。谁呵文笔冻,八面写玲珑。
四景西池晚烟。安定西20公里处有西麻池。道光《安定县志》载:“西麻池峭壁枕流,上有台榭址,雨前烟气俱来,农人常占验焉”。
五景花崖秀特。安定东20公里处花石崖,三山鼎立,众壑归一,秀延河经此成“S”走向,山环水绕,层峦叠嶂。崖上千壑万孔,玲珑如花,被称为“花崖秀特”。
六景文笔腾光。安定城南山壁立如削,昔时建文昌阁,傍依砖塔,塔尖砌成石笔状,故名文笔山。据传,每见文笔山白光腾升,境内必有科举及第者。道光《安定县志》载:“文笔山每见白光腾上,邑人士必有掇科第者”。因此,古人有诗赞曰:
绝磴传神笔,霞光炫赤诚。一支悬正直,五色袁文明。写出云烟状,挥来风雨声。祥辉腾万丈,雁塔兆题名。
七景龙山夕照。道光《安定县志》载:“蟠龙山势蜿蜒,树木荫翳,夕景尤佳”,今因森林被伐而景观不存。
八景北河晓月。安定城北门外,众水交流,绕城而过。月夜,河水映衬,水天一色,大有芦沟景致。道光《安定县志》载:“县城北门外众水汇流,为清涧、定边、靖边往来通衢,有芦沟胜致”。
(吴瑞穆小娟乔盼盼搜集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黄志武周展辉)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连日来子长县卫生部门对全县重点区域集中进行了预防性消毒防疫。该县疾控中心、爱卫办、城区卫生...
子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