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子长马家砭镇打造“子长粉条”特色产业

延安日报 2014-01-09 16:09 大字

本报讯(马强强博朱彦)寒冬暖阳,一排排简易的木架上,瀑布般垂挂的马铃薯粉条,随风飘摆,泛着诱人光泽。这是记者在子长县马家砭镇郭家河村看到的场景。走进该村郭必合夫妇的家中,院子里立满晾晒粉条用的木棍支架,走进其中一个窑洞,粉条的香气迎面扑来,热气满窑,粉匠正在水汽的包围中忙碌劳作,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另一个窑洞堆满了晾晒好的粉条成品,色泽晶莹,一尘不染。

记者从郭必合夫妇处得知,手工粉条加工在该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薯种的选择,到传统手工艺的制作都有讲究。制作粉条工艺包括选薯、清洗、粉碎、打浆、过滤、沉淀、合浆、冲打、煮炼、冷却、晾晒等多道工序,其中合浆、冲打最费功夫,也最考究技术。但手工粉条最值得称道的是干净卫生,不添加防腐剂和化学原料,深受群众喜欢。子长县被称作“中国洋芋之乡”,原料的产量和品质不成问题,制作手艺经过百年传承更是名扬陕北。

“像我们这种小规模的粉房,每年到冬初忙这么一段时间,虽然辛苦,可这么一个月左右的辛苦收入三、四万,快赶上一年的收成,而且今年粉条市场又好,真是供不应求。”粉匠郭必合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马铃薯种植面积广,年产量大等优势,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薯类加工业,目前已累计购置薯类加工机械62套,新建马铃薯淀粉加工点58个,粉房53个,建成界石堡、郭家河和井湾等3个薯类加工示范村,薯类加工专业户200余户,创办马家砭镇富民淀粉加工厂1个。该镇现种植近9200亩马铃薯,年产量7000吨左右,可产粉条126万斤,全镇农民人均可增收近千元。薯类加工已逐渐成为该镇农民致富创收的一条产业链,这为打响“子长洋芋粉条”特色名牌效应迈出了一大步。

新闻推荐

赶乡镇大集买称心年货

本报讯(王东东记者马政)临近春节,赶集买年货,是乡村居民过年必不可少的。1月20日,正值子长县玉家湾大集。在集市上,时令水果蔬菜、肉类水产、鞭炮年画、棉衣棉裤等各种年货一应俱全,村民争相选购。村民...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