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子长县秦宝牛产业﹃牛﹄起来

延安日报 2014-01-16 16:06 大字

(上接第一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子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秦宝牛产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农户分散养殖为基础,以专业村、合作社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养殖大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因势利导,举力推进,为秦宝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县上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县委主管领导和秦宝公司总经理为顾问,县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的“秦宝牧业子长县肉牛繁育基地建设指挥部”,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着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引导群众推广新式圈舍建设、秸秆青贮氨化、母牛冻精授配等新技术。对在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过程中成效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收达到县级、市级、省级示范标准的,每个合作社分别补助5万元,达到市、省级示范标准的分别再补助5万元。由秦宝公司负责招聘2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冻配队伍,通过培训后实施冻配,每冻配一头母牛并回收所产牛犊,技术员便可获得150元的报酬,其中政府补助90元,秦宝公司补助30元,养殖户支付30元。县、乡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蹲点服务,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养殖户进行牛饲养管理、饲草加工调制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户的饲养水平、增加养殖效益。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工作方针,实行强制免疫、强制检疫、强制消毒、强化监测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提高防疫密度和质量,确保秦宝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积极开展秦宝牛养殖试验示范,对于成熟的典型,适时加以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扶植“牛郎”

“我养牛养了二十几年,从来还没卖到过这么好的价钱,养殖秦宝牛真是一项致富的好产业!”2013年11月1日,在子长县安定镇高家沟村秦宝犊牛集中收购现场,该村养殖户冯长安拿着厚厚一沓面值百元的人民币一边“唰唰”地数个不停,一边乐呵呵地说。当天,他饲养的一头6个月的秦宝犊牛,重达273公斤,以每公斤36元的价格被秦宝公司回收,老冯当场拿到9828元,另外政府还给他补贴了300元。

冯长安告诉记者,他养了4年的牛,原来一头小牛犊卖2000多元,利润都被商贩赚了。现在养殖的秦宝牛,经过改良后生产快、耐粗饲、好饲养、增长快,4~6个月可长至180~260公斤,一头牛可卖到6500元~9000元。

这只是子长农民在发展秦宝牛产业中,获得丰厚回报的一个缩影。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养殖秦宝牛的积极性,该县在发展秦宝牛产业过程中,对于新建圈舍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墙体砖砌,顶棚双层彩钢板,牛床铺砖、粪沟水泥地面,饲料库房、青贮窖(袋),饲料加工机械、消毒防渗化粪池等设备齐全,存栏在50头以上,政府每平方米给予200元的补助;通过普查对全县的基础母牛建档立卡,佩戴秦宝牧业专用耳标,达到5头以上的养牛户和秦宝公司签订《陕西秦宝牧业子长县肉牛养殖基地繁育大户合同》,达到5头以上的养牛户,若年内新增符合标准的基础母牛,政府给每头补助1000元;对于达不到5头基础母牛的养牛户,年内新增基础母牛达到5头以上的,经鉴定符合标准签订繁育大户合同,每新增一头基础母牛政府补助1000元;对饲养能繁母牛5头以上的养牛户,依据合同确定的2012年新增基础母牛,年底验收前购回并经确认的,每头牛补助1000元。此外,秦宝公司每回收1头(4-6月龄)犊牛,政府一次性补助养殖户300元(从2013年8月起扶持3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古先民心目中最理想的畜牧业发展蓝图。子长县的养牛产业从依靠资源、靠天养畜、粗放管理的产业发展成为依靠科技和龙头带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富民产业,从“养牛为耕田”的小农经济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朝阳产业”,由秦宝牛产业铺就的农民增收致富大道在子长大地上不断延伸…… A⑧

新闻推荐

资讯 子长县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子长县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本报讯(孙乐)去年以来,子长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作,涌现出大量颇具思想性、文学性、观赏性的精品力作。以重要节庆日为依托,去年,该县...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