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沃野涌春潮 志丹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综述
?●爬子洼村支部书记尚政良(右)查看中蜂养殖情况
?●崾子川田园综合体再现江南美景(资料图片)
盛开的黄芪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马华权 杨婷婷
阅读提示
■曾经,石油一枝独秀,成为志丹县赖以发展的主导产业。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志丹的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近年来,志丹县大力实施“人才+321”战略,以创新发展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加快30万亩优质苹果、20万亩特色产业、100万亩优质生态林建设,构建起“苹果+特色种养业”的现代农业框架。
■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志丹县不断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二月,春分,记者走进志丹县采访。一路上,大棚里早春蔬菜新鲜娇嫩,养殖场里牛羊成群鸡猪满圈,苹果园里果农拉枝施肥一片繁忙……志丹大地涌动着滚滚春潮,孕育出勃勃生机。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近年来,志丹县把农村改革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以创新发展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在调结构、增效益、求突破上下功夫,现代农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
苹果产业,让日子更红火
“我现在是哪也去不了,哪也不想去,就想在家把果园管护好,产得多点、卖得再高点。”站在果园里,双河镇桃庄湾村村民李孔玉对记者说道。
李孔玉,多年前因为意外落下了残疾,至今没法干重活。家里还有残疾的儿子和常年生病的老伴。长期以来,这个特殊的家庭靠着种植苹果看病、生活。
“家里都是病人,这些年可全靠了苹果。现在挂果园有13亩,往年收入高,去年因为春寒,产量减少了很多,卖了4万多块。”李孔玉说,为了防止果树再次受到春寒影响,今年他早早就做好了防冻准备。
“要致富,栽果树。”提起苹果,杏河镇苹果大户李启军深有感触,“我有315亩果园,49亩挂果园卖了40多万元。”
像李孔玉、李启军这样,通过种植苹果逐渐过上好日子的农民,在志丹不在少数。
这首先有赖于志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沟壑纵横,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降雨量适中,是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
“土地是志丹最大的资源优势。我们要抓住国家推动农村改革的契机,大力培育各类型经营主体,着力破解老百姓从温饱到小康的难题,携手全县百姓同步够格迈向小康,以实现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说道。
从2007年开始,志丹县紧抓陕西省和延安市提出的“苹果北扩”机遇,确立了在全县建设30万亩优质山地苹果基地的发展思路,按照“山地建园、相对集中、高点起步、打造品牌”的总体规划,实现了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头号产业”。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2018年开始,志丹县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又制定实施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产业建设水平的十条措施》,措施明确提出县财政每年列支7000万元,1000万元用于苹果产业后整理,1000万元用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通过政策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栽植的积极性,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殿兴是双河镇樊山村民,去年他种植了30多亩果园,收益挺不错。听说县上出台了奖励政策后,心里一直想着继续扩大规模。今年,他以每亩150元的价格,从同村9户村民手中一次性流转了240亩,流转年限20年。
270亩,按照县上的政策,王殿兴可以领取到6万元的产业扶持奖励。
“这些钱就够果园的化肥、膜、袋等前期投入了。等到挂果后,我的270亩果园不仅产量提高了,而且跟果商也有了议价的资本,效益就更好了。”在双河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王殿兴与村民完成了产权交易,给记者展示着经营权证笑道。
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持续给力的奖励扶持政策,一个个有志青年纷纷返乡,一个个新型经营主体纷纷成立,全县培育出县级以上合作社354个、家庭农场1220户,发展20亩以上苹果产业大户2000户以上,50亩以上苹果产业大户850户。
随着,志丹苹果产业后整理的进一步加大,苹果的产业链得到延伸,附加值得到提升,果农实现了多元化增收。截至目前,志丹县建成苹果产业带16条,果园面积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11万亩,产量达7万吨,产值达3.08亿元。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特色农业,让增收更多元
“保安土壤黄白,地高气寒春迟秋早,尤宜粟,盛产谷类10余种,杂豆12种……”志丹县素有“山保安、米粮川”之美誉,以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谷子、豆类和荞麦等小杂粮营养丰富,享誉在外。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志丹县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正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发展思路,培育壮大了苹果主导产业和“牲畜养殖、大棚蔬菜、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
春寒料峭,站在金丁镇爬子洼村的山峁上,仍能感受到丝丝凉意。
村支书尚政良很有心劲,跟村主任一起来到养蜂基地,查看中蜂的生长情况。
“中蜂怕冻了,我们把每个蜂箱包裹得严严实实,等到开春暖和了,才能把蜂箱打开。”尚政良低着头、仔细查看着蜂箱。
尚政良说,甜甜的蜂蜜,给村民带来了蜜一样的好日子。
去年8月27日,作为爬子洼村集体经济,中蜂首次产蜜150余公斤,收入近3万元,为村集体捞到了第一桶金。“原生态的蜂蜜品质好,100元一斤都供不应求,很多人想买,最后都没有货了。”尚政良兴奋地说,“去年仅靠养殖中蜂,村上就收入了5万多元。今年,我们村还将再养殖50箱蜂。”
顺宁镇保娃沟门村是一个川道村,那里的牛奶草莓、美人吊瓜、大棚蔬菜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声名远扬,销路走俏。
张渠便民服务中心村民闫怀雄家有4口人,长子闫大宝患脑瘫,近年来为了儿子治病跑遍了国内知名医院,累计负债30多万元。201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闫怀雄在保娃沟门村开始种植香菇、蘑菇5棚,当年收入30万元;2018年将规模扩大到8棚,新增了杏鲍菇、水晶葡萄等品种,全年收入近30万元。
2018年,保娃沟门村已发展大棚30座、弓棚20座,发展千头养猪场1个、千只养鸡户1个、舍饲养羊13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860元。全村大多数人家都有了小汽车,在城里买了房子;保娃沟门村也由过去的一个落后村变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富裕村。
志丹县绿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黄芪种植、加工、收购、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三变”改革机制,已建成黄芪种植示范基地8000亩,其中流转自种2077亩,与241户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带动贫困农户“摘贫帽、奔富路”,实现共赢发展。目前,全县种植黄芪达2万余亩,已成为群众又一增收致富产业。
近年来,志丹县坚定不移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突出区域与产业特色,呈现出结构持续优化、特色更加突出、规模迅速扩大、模式不断创新的局面。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10个百亩名优杂粮和1个万亩全膜玉米高产高效示范点,以及3个千亩间作套种示范点,1个万亩谷子高产高效栽培推广示范点。建设了洛河峡谷“五个千亩”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和2个“一乡一业”市级示范镇,正有序推进16个“一村一品”市级示范村建设,启动了顺宁刘坪和金丁仰天池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县先后涌现出了保安芪、志丹香谷米、志丹荞面、志丹羊肉、糜子黄酒、石磨坊小杂粮、亿洋干豆角、亿洋土豆粉、白于山野木耳、白于山山杏仁、志丹糜子黄酒等名优农产品。
如今,走在红都大地上,花香四溢、硕果累累,目之所及满眼生机,到处都是“致富田”,遍地皆是“摇钱树”。
休闲农业,让生活更美好
曾经,志丹难以绕开黄土朝天、山峁纵横的现状,水绕田、荷满塘也只能出现在梦境中,抑或影视里。
现在,梦中水乡的江南美景,出现在了志丹县永宁镇崾子川村。一亩田便是一亩园的田园景色,让人惊叹、令人忘返。
崾子川村是个拥有红色古寨、明清古商道、保安第一党支部的传统村落,村内独有奇特的名古树木、名贵珍稀的野生动物。
2017年,志丹县试验办主任牛怀富借助独特资源、区位优势,流转360亩土地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在水上种植荷花、水稻、菊花、芍药、牡丹,在水下养殖小龙虾、大闸蟹。不久,黄土纵横的志丹县开辟出一片塞北江南,成为特色乡村旅游热点,游客蜂拥而至。
晒着初春的暖阳,记者来到崾子川田园综合体。宁静的池塘上,几只野鸟扑棱着翅膀绕飞一周,又轻轻飞落在水面上;古朴的茅草棚和临塘而建的休闲屋,让过惯城市生活的人们觑得一方幽静、祥和之地;一个个连排的大锅土灶,让人舌根生津,似乎闻到铁锅中飘出的缕缕羊肉香味。
“走进崾子川,何必下江南;登上永宁山,不必爬华山!”一见面,牛怀富阐释着他的田园梦。他说,就是通过全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以“红色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的田园综合体,逐步带领全村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来崾子川村之前,我就去东北、甘肃、贵州考察过,几个地方看下来,我发现哪里的经验都不能生搬硬套,还得看当地实际。”牛怀富说,崾子川村的菊花可以晒干做茶,莲藕、莲子可以食用,村口还有百亩水稻试验田,这都是村上农家乐的上等食材。
根据规划,崾子川田园综合体打破传统的杂粮生产、简易农耕结构,开拓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整合。
“通过采摘园,荷花池套养水产,采取‘互联网+’\‘旅游+’等模式,生产销售高品质、有特色的农产品,发展新型体验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的现代农业,构筑起全县产业新业态。”
“这片川道地以前都是种玉米,一亩地一年下来毛收入不足1000元,现在发展特色种植,收益远远高于过去。”崾子川村村党支部书记曹亚宁说。
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志丹县不断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让农民深度参与社会分工分业,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在转型中谋变,在谋变中提质。红都志丹正铆足了劲,从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大步迈进。
新闻推荐
通讯员曹东良今年68岁的刘万萍,是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人,每天清晨6点,她就开始忙碌了。30年来,为了照顾年迈的公婆,拉扯两个孩...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