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生水利打造幸福志丹——志丹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刘保山
境内梁峁密布、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川面狭窄;年均降水474.2毫米,自然条件比较艰苦,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境内山大沟深,水源条件较差,群众居住分散,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难度很大,这是志丹县复杂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志丹水利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肩负着很大的压力。然而,他们没有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他们以大手笔规划,大气魄推进,以实际行动改写了全县广大群众饮水难的历史,奏响了科学兴水治水的时代浩歌,使志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一个缩影、一个标杆。2007年以来,全县建成各类供水工程162处,解决了5.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7年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之一。截至2009年10月底,13批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全部竣工,全县共建成各类供水工程462处,新打机井44眼,水窖4796眼,浅机井和土井4052眼,蓄水池147座,安装潜水泵105套,铺设输配水管网140多万米,完成投资9482.1万元,解决了66906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截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1.7亿元,建成各类供水工程603处,修水窖6311眼,打深机井167眼,打浅机井和土井4578眼,解决了10.41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县群众基本告别了饮水难的历史。先后12次获得陕西省“水利振兴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是水利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应有之举。在奋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志丹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始终坚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之首,放在保发展、促和谐的突出位置来抓,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开始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打机井、修水窖,致力于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进入新世纪后,该县进一步加大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力度,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县紧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历史性机遇,按照“蓄住天上水、利用地表水、开发地下水”的水资源立体开发、分类配置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多措并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新成就。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民生工程。为确保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顺利实施,该县坚持“整乡推进、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建成消号”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心规划,组织计划、财政等相关单位及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管理区),对农村饮水安全情况进行实地勘测,在广泛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预算,科学编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并以县政府文件印发各乡镇实施,确保了项目建设的规范化。同时,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县上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水务、经发、财政、卫生、教育、广播、扶贫、环保等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并在县水务局设立办公室,由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安全饮水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为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项目实施以来,志丹县委、县政府每年年初都制定下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工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工程建设任务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范畴,夯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了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实现以最低的投入、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方式解决农村饮水问题,规划编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该县合理安排,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科学规划编制。一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饮水现状进行逐乡、逐村、逐户调查,认真编制了《志丹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志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奠定了基础。二是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板块推进、建成销号”的思路,遵循“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地貌特征,设计不同的供水模式。对于人口居住密集、水源条件较好的村组,采用打机井、建设抽水站的方式;对于人口居住偏远分散、水源条件相对较差的山岭村、拐沟村,采用建水窖、打土井的方式;对于距城镇较近的村组,采用扩建延伸城镇供水设施的方式,解决饮水问题;有条件的村组实行自流引水。三是在优先解决人饮问题的同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考虑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努力做到生产生活用水兼
顾,有力地促进了草畜业、棚栽业、林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了水利事业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质量,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生命线。为此,该县严把关口,切实对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监管。在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宁要一处高标准,不要十处低水平”的思想,狠抓项目管理,严把关键环节,全力打造“民心工程”。一是严把工程设计关。每项工程实施前,他们都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认真勘测,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程序进行设计,并履行审批手续,以设计的严要求保证建设的高质量。二是严把建设管理关。在严格执行“三部委”《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细则》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志丹县人饮工程建设管理细则》,做到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管。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严格执行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小型供水工程实行主要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巡回监理和受益农民跟踪监督等办法。全县农村饮水工程一律由具有相应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工队承建,主要建筑材料和设备由县政府统一采购。三是严把验收考核关。严格按照标准对饮水工程进行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凡建设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要求返工重建;凡部分合格的,要求限期整改;凡被评为优良工程的,对项目负责人和施工人员给予奖励,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除此之外,该县针对过去集雨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对集雨场建设进行了全面改进。一方面将集雨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民宅修建相结合,积极推行民宅屋顶的“平改坡”,将坡屋面作为集雨场,既节省了地方、节约了资金,又干净卫生,对房屋起到了防潮保温的作用;另一方面将集雨场铺设材料由原来的砂浆混凝土改为水泥瓦,经久耐用,整洁美观,不但提高了集水效果,而且节省了维修管护费用。这些创新性的举措,受到了省市水利部门的高度评价,已在陕北缺水地区得以广泛推行。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步伐、彻底解决全县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各级重视是前提,保障投入是关键。近年来,该县坚持多策并举、多方筹资,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1.7亿元,用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的扶持政策,先后争取
到上级有关饮水安全项目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二是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在足额保证项目配套的同时,仅2005年以来,县乡财政累计投入8600多万元用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建设等各项涉农资金,加快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步伐。四是坚持开展扶贫帮困,积极引导包村部门、驻志单位、石油企业及社会各界资助和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五是不断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充分调动受益主体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广大群众投工投劳,自觉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六是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对各级补助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全部实行“报账制”,切实加强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监督,确保了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科学实施、永续利用,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了使农村饮水工程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该县在学习引进外地先进经验的同时,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县上及时研究制定了《人饮工程管护办法》,在工程开工前与乡村签订施工协议,竣工后再签订固定资产交付明细表和工程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人员,制定管理制度,实现了从建设到使用的全程监管。对于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务部门指导受益群众组建用水协会,按照“有偿使用、计量收费”的原则,建立了水价形成机制,并通过村务公开,保障了群众用水的知情权,初步实现了群众用水自管的目标,卸掉了政府长期背负的管理包袱。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县上按照“谁建、谁管、谁用、谁受益”的原则,一次性将产权明晰到户,实现了投资少、产权清、利用久的目标。为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县水务部门全面加强了饮水安全监管,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门人员,定期对群众饮用水进行检测化验,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真正成为了造福百姓、惠泽桑梓的民心工程。
发展民生水利,打造幸福志丹。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开拓奋进的志丹县水利人将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彻底解决农村饮水难问题,以新的业绩谱写兴水治水为民的时代华章!G⑧
新闻推荐
山腰石台阶桥路相融河滨路一景图/文冯华近几年,志丹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坚持对老城“三马路”进行改造。“三马路”改造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河堤(含河滨公路)全长12.5公里,桥涵17处,居民搬迁户近300...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