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娃是给老百姓干实事的好书记” 记宜川县秋林镇阿石峰村第一书记张涛

延安日报 2019-01-07 11:33 大字

?●张涛(左二)在果园进行技术指导

通讯员 武小丽

2016年6月,宜川县人事局城乡居保经办中心干事张涛担任该县秋林镇阿石峰村的第一书记,从此,“责任与担当”“敬业与奉献”成了他驻村帮扶的座右铭。

上任前,张涛心里还有一丝窃喜,因为阿石峰村不是贫困村,甚至可以称得上果业大村,这样他的工作应该可以轻松一些。然而到村几天后,他就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太多,村里档案资料缺失、村民矛盾激化、贫困户认定遗漏等等。特别是他驻村后的第一次党建现场会就给了他当头一棒——石峰村被评为“不团结、内耗严重、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一向要强的张涛当天辗转难眠,下定决心要将阿石峰行政村“脱胎换骨”。

建强村支“两委”班子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为了加强班子建设,彻底改变软弱涣散形象,张涛同“两委”班子制订了改进方案,首先从班子自身建设抓起。他挨个和班子成员谈心交换意见,消除分歧,积极营造“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气氛。在研究村里重大问题上,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保证每一项决策科学、民主、公开。其次,用制度来推动工作落实。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他坚持以身作则,按时坐班,按时参加“三会一课”,公开干部信息、村务、财务。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村干部不自觉地开始了转变,如今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全面加强,村内各项工作也开始得到落实。最后,用实际行动来作表率,创先争优,解决群众困难。他的努力没有白费,2017年12月,阿石峰行政村终于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

走访入户了解民情

体察民意帮民解忧

上任伊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了解村情民意,张涛逐户上门走访,坚持吃住在村,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袁童和张永平就是他在走访中捡漏的“贫困户”。

12岁的袁童智力残疾,没有母亲,父亲外出打工,他只能跟着7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两位老人年岁已高,没有劳动能力,靠四五亩苹果为生,收入微薄。询问后发现这一家人未被定为贫困户,原来是因为袁童和父亲的户口在一起,按政策不符合贫困认定。可是袁童的父亲常年在外,实际抚养人还是爷爷奶奶,生活确实困难。老人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诉说深深触动了张涛。张涛开始为这家人积极争取纳入贫困户,村上、镇上、县上近半个月的协调,最终把袁童与他的爷爷奶奶捆绑纳入了贫困户。

像袁童这样得到帮助的,还有村民呼林平、袁宗才,他们当上了村保洁员,村民白志峰得到农资帮助……提起张涛,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道:“这娃是给咱老百姓实实在在干事的。”

发展产业促民增收

修路搭桥规划蓝图

“多亏了张书记帮助我搭建起了防雹网,我2018年苹果收入了22万元,是以前的六七倍。”提起搭建防雹网,村民范马平由衷地感谢。

近几年,村里连年遭受冰雹灾害,村民苦不堪言,想搭建防雹网但是缺少资金。张涛了解情况后,开始积极宣传党的各种惠农政策,并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给村民想办法跑项目资金。经过他多方努力,协调牛家佃农村信用合作社给阿石峰80户村民发放贷款665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协调镇政府给38户村民和7户产业贫困户搭建防雹网265亩。

2018年11月份,一条苹果选果线基地花落阿石峰村,村集体占50%股份,同时村民得到了免费选果的实惠。这意味着今后阿石峰村成为周边果业交易中心,集体经济也将发展壮大。同年12月初,阿石峰的一个自然村下化塬村一条通往交里乡店子河村的致富路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这个小伙子点子多、想法新,2017年给我们协调解决了吃水问题,2018年又带领我们修路,真是个干实事的好书记。”下化塬村原组长常炳文说。

新闻推荐

以案说法 冒充警察诈骗被判刑

本报记者吕贵民人民警察是正义的化身,可有人却假扮警察多次实施诈骗。近日,延安市宜川县男子陈某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宜川县人...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