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拔穷根 脱穷貌 破穷境 宜川县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延安日报 2017-12-20 17:09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宜川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该县努力探索出一条“拔穷根、脱穷貌、破穷境”的***、精准脱贫路子,初步实现年度脱贫退出贫困村18个、贫困群众519户1666人。

发展产业“拔穷根”

丹州街道办王湾村属建档立卡贫困村,有贫困户45户126人,曾经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如今,王湾村正在努力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脱贫示范基地。

贫困户张玉成以前一直靠十来亩玉米为生,如今他主要种植蔬菜大棚,并将原有的玉米地改种高粱、油桃等高收入农作物。

“以前只会种玉米,富不起来,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待着,村里留不住人。”张玉成说,“现在生活不一样咯,大棚建起来了,产业也就活了,我今年在大棚里种的西红柿和辣椒净赚了两万元,地里的油桃三年后也能进入丰产期,收入还能再增加不少。”

今年以来,宜川县按照“北部塬区建果园、南部山区养畜禽、西部川道调结构”的产业扶贫思路,突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助贫困户新建改造果园1.14万亩;发展油用牡丹、雪桃、翡翠梨等1.27万亩,种植羊肚子菌81棚、木耳1.75万棒,养鸡、养猪、养羊、养牛1.95万头(只)。并向贫困户和涉农企业、合作社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4854.5万元,为38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注入760万元,全县47个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建成交里陈家山产业扶贫示范园、丹州南窑等“三变”改革示范点14个,带动贫困群众1023户。

做强基础“脱穷貌”

今年,宜川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580户、非建档立卡农户危房改造1700户,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袁银爬是交里乡上昌西村的贫困户,之前一直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土窑洞中。今年7月份,他只花了一万元就分到了位于县城德馨园保障性住房小区内的新房,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搬到新房,条件好了,娃娃上学、我在县城打工都方便。”

该县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整合行业部门资金,集中投放贫困村,实施了农村特别是47个贫困村交通道路、生态建设、基本农田、安全饮水、标准化卫生室、休闲广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惠民服务“破穷境”

今年4月,集义镇石磕村的贫困户刘会荣的老伴儿刘满样在自家的土窑上晾晒咸菜时不慎发生意外身亡。为了埋葬老伴儿,64岁的刘会荣借下了两万元的债。

得知他家的遭遇后,负责包扶的宜川县卫生局局长张彦科马上给保险公司报案,经过调查核实,保险公司及时把4万元理赔金交到刘会荣的手中。“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真的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刘会荣感激地说道。

为了提高贫困人口抵御风险的能力,宜川县全面落实健康、教育、生态、就业、兜底扶贫政策,免费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农业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住院医疗保险、人身保险五大扶贫保险。

此外,县上严格落实“四免一提一降”健康扶贫政策,定期向贫困群众开展医疗健康服务。统筹政策扶持和社会力量资助资金,累计发放资助金796.2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107人次,组织856名教师结对帮扶981名贫困学生,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推行“支部+养老”兜底保障模式,建成集义麻岔沟、寿峰社区、壶口桑柏等“幸福院”5处,安置鳏寡孤独老残贫困户93户144人。累计发放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生活补贴金1379万元,确保了贫困群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扶。

新闻推荐

用延安精神育圣地英才 ——访新区第二中学校长张安平

本报记者强国峰在圣地延安教苑里,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新区第二中学,像阳光下日渐绽放的一朵奇葩,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愈来愈令人瞩目。这里,闪耀着“求真、崇美、向上”的团队精神,孕育着卓尔不群的现代教...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