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变成“大家庭” ——宜川县以“大党委”理念推进社区党建创新侧记
●北关街社区“爱心大联盟”期待您的加入
●北关街社区工作人员走访辖区居民
●“一站式”服务窗口让社区居民办事更便捷
●凤翅山社区网格员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生活情况
●文艺演出走进官庄村
●社区网格员马丽推着高龄老人散步
●“亲情微信服务平台”,让党湾街社区居民张金祥与儿子实现“面对面”通话
通讯员 宋亚妮 张静静 李文振
10月31日,霜降天寒,宜川县北关街社区会议室里暖意融融,座无虚席。“宜川县微型党课进社区”宣讲队的宣讲员崔丹妮正在给该社区30多名党员上党课。“崔丹妮的题为《我们就要跟别人不一样——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的党课,生动讲述了一名共产党员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内容丰富深刻,彰显出满满的正能量,很受教育。”社区老党员翟新华这样谈起他的感受。
今年以来,该县委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以创新精神探索城市党建新路子,以社区“大党委”理念推进工作,按照“资源下沉、联动共进、全面提升”的思路,深度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广泛凝聚城市党建合力,有力推进了社区党建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
党建创新 迸发活力
“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这个平台真是太好了,这么顺利地把湖滨花园A区居民与物业公司扯皮多年的地下车位管理费问题给解决。”11月2日,丹州街道凤翅山社区主任、大党委书记王德成告诉笔者,湖滨花园A区从建成至今,地下车库的权属和车位租赁费这两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社区大党委成立后,经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凤翅山社区、湖滨花园A区开发商、物业公司及业主委员会经过多次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彻底解决了地下车位管理费的问题,社区群众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每月我们都会举行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集中商讨社区党建、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活动开展等工作。”王德成说,社区人手不足,就借助于驻区单位的力量;社区有发展需要,就能汇聚驻区单位的力量;社区服务需要拓展,便整合驻区单位服务资源,使“小社区”变成“大家庭”,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
年初,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县整合利用区域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的资源优势,搭建了“县委、街道、社区和网格”的“四级”网格化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在县级层面,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制度,成立了县委城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城市党建工作,形成了统筹推进、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在街道层面建立“大工委”,吸纳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和社会组织、小区物业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大工委”班子,每季度召开1次协调会议,共同开展1次联建活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解决问题;在社区层面建立“大党委”,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在不改变辖区单位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各类资源所有关系的情况下,将驻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居民党员代表、党员民警吸纳进社区党组织班子兼职委员,参加社区党建联席会和议事会,研究解决社区内部环境整治、设施建设等涉及群众共同利益的事项;在网格层面建立党支部,实行四级网格化管理,将全县所有的非公和社会组织纳入社区网格管理,成立非公经济联合党支部,提升覆盖率。全县4个社区共建立网格党组织14个,把党的触角和党的领导延伸到各个角落,夯实了党在城市社区的执政根基。
在社区“两委”换届中,该县十分注重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半年开展1次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不断提高其能力素质;对于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则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进行综合能力培训。同时,按照“征集议题、申请受理、讨论表决、形成纪要、协调落实”五步工作法,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召集社区“大党委”会议,研究一般问题;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召集街道“大工委”会议,研究重大问题,达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的。
针对社区人口底数不清、服务需求不明等问题,该县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探索推行“互联网+智慧党建”社会治理的服务模式,建立中山街、北关街、党湾街、凤翅山等四个社区微信e平台和社区党建微信群,激发了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全面实施党建云平台建设攻坚行动,统一配备信息化设备,建立管理队伍,编印《云平台管理员使用说明》,对6大板块34个核心模块进行责任分解,推行周提醒、月排名、季通报、年考核制度,让党建工作驶入信息化“快车道”。
网格管理 服务到家
“谢谢你们,这下孩子们可以安心去读书了,我们生活也有保障了。”日前,在丹州街道北关街社区居民贺雷刚家里,夫妇俩紧紧握住网格员宁润霞的手,感谢她对他们家的帮助。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范子馨说:“通过日常走访,我们社区网格员宁润霞了解到贺雷在给别人干活时摔伤了腿,家里失去收入来源,现在家里还有两个上大学的儿女,生活十分困难。社区积极发动社区力量筹集捐款,并联系民政局咨询救助政策,协调民政站和学校给予他们救助,帮助贺雷刚家庭渡过了难关。”像这样依靠“网格化管理”快速了解、解决群众困难的现象在宜川县已成常态。
“网格化管理、亲情式服务”就是依托现有的社区管理体系、信息平台建设和居民小组区划,以辖区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将4个社区分别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管理和服务。网格工作人员除了负责社区环境整治外,也面向群众宣传政策、答疑解惑,收集意见建议,提供便民服务,向上反映情况。
网格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础框架,也是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贺涛说:“今年,县上在社区治理网格化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基层城市党建网格和社区治理网格深度融合,进一步畅通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渠道,打通联系群众的堵点,更好地服务群众。”为此,该县按照“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四级架构,在城区街道共设置34个网格。并在网格基础上,分别对应建立党总支-党支部,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党组织架构。
在大网格的框架下,该县还通过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按照在职党员户口或居住地不同,将全县1200名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党员编入街道社区4个总支14个支部34个网格中,参与社区治理,参加“三亮三比三争当”“爱心大联盟”“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让党员实干实为。
在北关街社区,党员张春走上文艺宣传岗位,带领有相关特长的党员不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文艺演出服务;在党湾街社区,党员赵雷走上扶贫济困岗位,不仅慰问困难居民,还与孤寡老人结对,帮助孤寡老人解决日常生活难题……每一位在职党员至少认领一个服务项目,全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5次,这是社区“大党委”制度的规定,如今已成为宜川全体在职党员自觉行动。
党湾街社区德馨园小区独居老人张金祥今年72岁了,子女都在外打工。为了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社区网格员马丽和党员志愿者定期上门走访,利用“亲情微信服务平台”让老人和在外打工的子女视频通话,通过微信群及时向子女反馈老人近况。对于党员干部们所做的这些细致工作,老人和儿女们齐齐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让党员干部在社区里亮出身份,既是责任,也是压力,更是动力。为了让每一名党员在网格内都能找准位置发挥作用,社区“大党委”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党员干部要遵循“一种隶属关系,双重组织生活”,通过参加“党员活动日”“点亮微心愿、圆梦在社区”“五送一建”,党员承诺认岗等实践活动,在职党员干部与小区内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困难家庭结对子,定期上门看望、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所需,为他们提供帮助。每个社区都成立了医疗救助、扶老助残、文艺宣传、治安巡逻等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现共有党员志愿者352人,他们带头参与社区建设,义务为群众服务,不断解放和激活社区党建活力。
“在社区‘大党委\’制建设中,网格化党建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让我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力量、服务居民群众。”县委组织部宋亚妮踌躇满志地说,“但我们对于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共驻共建 幸福家园
11月3日,笔者跟随党湾街社区工作人员马丽来到德馨园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居民楼前、平台上种满了各种绿色植物、花朵,干净整洁的楼道,焕然一新的小区建设让居民们赞不绝口。很难想象,这里是一个安置小区。
“过去可不是这样的。”在小区散步的居民王大妈说,“空地上面是杂草,到处堆满了建筑垃圾,围墙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接到居民举报,我们立即组织人员对德馨园小区进行走访调查,得知该小区刚交工不久,居民们都忙着搞装修,物业刚进驻,也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立即联系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干部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协助小区物业开展卫生保洁和美丽小区建设。”党湾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翟晓梅说。
在志愿者队伍的带动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活动在德馨园小区中蔚然成风,小区居民自觉加入美化环境中来,“现在我们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强大了,多亏了共建单位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我们还规定每个星期三为志愿者‘小区保洁日\’。”翟晓梅高兴地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增强小区居民凝聚力方面下功夫,让更多居民从家中走出来,大家一起动手为美化家园添色。”
如果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党建会让城市更幸福。日前,凤翅山社区“大党委”与共建单位县卫计局协商,从居民需求出发,建成了“凤翅山社区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库”,义务为居民义诊送药,深受居民好评;中山街社区“大党委”将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社区大党委委员,通过联席会听取居民意见建议,推行“午间不休息,假日不关门”工作制度,方便居民咨询办事;北关街社区“大党委”与共建单位协商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不定期地走进广场、深入居民家中唠家常、讲政策、化解矛盾,受到居民群众的称赞;党湾街社区发挥辖内“大党委”成员单位小区物业公司、城关派出所等职能优势,通过排查、劝说,对辖内小区乱打乱建、垃圾乱倒、治安乱象进行了综合整治……一件件温暖社区群众的小事落到了实处。“有困难,找社区‘大党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共识。
其实,在社区“大党委”制兴起之初,有的驻区单位不以为然,“社区的事我们掺和什么?”“一个单位,为什么要听社区的?”随着共建深入,《双向服务承诺书》共建协议的签订,参加街道社区工作情况成为创建文明单位、党建考核的指标之一。
“有了约束机制,各单位党组织参与共建活动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共建的内生动力也正在被激发。”丹州街道中山街社区主任薛长弘说。驻区单位党员积极认领“微心愿”,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结对帮扶困难户,开办社区大讲堂,开展专业知识讲座,给社区服务居民注入了资源。社区也竭尽所能服务驻区单位,帮忙调解矛盾,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无偿开放社区服务阵地等。
在社区“大党委”引领下,社区党委与驻区单位制定共驻共建活动方案,采取社区“大党委”+商圈市场、社区“大党委”+驻区单位等模式,把辖区内各类党组织联结起来,做到党建工作共做、社区服务公办、社区平安共创、精神文明共建,共同做好社区事务,拧成合力共促的“一股绳”,形成了城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加强各领域党建之间相互融合,从抓领域向抓区域转变,是城市基层党建最重要的变化。”县委组织部宋亚妮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在机制和载体上进一步完善,将有更大作为。”
把城市基层党建做到家,让每个社区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先后组织130名在职党员与老弱病残、下岗失业等弱势群体结成帮扶对子,为社区居民办实事372件,落实帮困资金11.2万元。开展各类活动17场次、政策宣讲4场次、治安巡逻20余次、义务义诊200余人次、矛盾调处20件、整治环境卫生5处,全县居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提高5个百分点,信访案件下降2个百分点。
新闻推荐
延安日报记者樊小帅找准杠杆的支点,就能拨动“千斤”。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的致富之路就是以苹果作为“支点”开始的。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走进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一排排小洋楼鳞次栉比,一条条柏油路...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