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富民 苹果飘香富农家 延安日报记者 樊小帅

延安日报 2017-11-09 18:27 大字

●丰收苹果渭南日报 李沛华 摄

●壶口瀑布榆林日报 杨彬 摄

找准杠杆的支点,就能撬动千斤。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的致富之路就是以苹果作为“支点”开始的。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走进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一排排小洋楼鳞次栉比,一条条柏油路平坦宽敞,一个个红亮饱满的苹果压弯枝头,一张张笑脸透着幸福,私家车、卖苹果的农运车往来穿梭,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来到村民张忠科的小洋楼里,客厅、卧室、厨房装饰一新,各种家电齐全。站在小洋楼二层的阳台上举目眺望,成片的苹果园守护着辛户村人的幸福生活。

据村支书张延刚介绍,近年来仅苹果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就已超过3万元。谈起今年和去年的收入,张延刚告诉记者,去年村里遭受冰雹灾害,苹果定价不高,他就号召村民一起把苹果存入云辛合作社,果筐、冷库都是属于他们合作社的,这样入库成本就降低了。由于该合作社有十几名成员是代办,常年跑苹果市场,消息灵通,在今年的正月,他们存入的所有苹果都已销售完毕,一斤的价格比起果商当时的定价要高出1元,辛苦了一年的果农乐坏了。

据了解,云辛合作社有80名技术员是属于省级职业农民,县级技术员有30余名,今年云辛合作社补贴成员10万元,用于购买有机化肥和配方化肥,张延刚认为,狠抓土壤管理是果园管理的必要环节,部分果农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果园土壤调节的重要性。果树间伐也很重要,他家的果园去年又进行了二次间伐,虽然今年苹果产量有些影响,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果园通风透光了,树龄寿命延长了,苹果质量得到了提高,价钱自然低不了。

村民说,现在村里的条件和生活在城市里没什么差别,这几年村里的小伙子们不再为娶不到媳妇发愁,好多外出的年轻人都回来了,苹果成了全村的“幸福果”。

近年来,辛户村1740余亩果园,大部分果树已经挂果,平均亩产达1500公斤。为了让农民手中的苹果变成钞票,该村依托专业合作社,推行产业化经营,在全村果园实行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果品销售。通过“项目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建设了2000吨果品冷藏库、塑筐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6年9月注册了“云辛”果品商标。云辛合作社荣获首批“省级示范合作社”,辛户村也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如今,行驶在宜川县云岩镇的乡间道路上,处处飘散着果香,阵阵醉人的醇香溢满了收获人的脸颊。“当一辆辆卡车满载红彤彤的苹果驶出村庄时,也是我们老百姓最开心幸福的时刻,许多村民靠发展苹果产业走上了小康路。”村民王化云说。

新闻推荐

无言的交代 张炳峰

一直想写点文字,向我那可怜的岳父说道说道。岳父起先不认可我这个女婿。1996年春天,岳父一听到他那宝贝女儿,与我这个浑小子恋爱的消息,第一反应:坚决不同意。曾放出话,如果在乡下找对象,就不认他这个女...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