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苹果姐”田义: 让滞销苹果走向世界

西安日报 2017-09-18 06:20 大字

■记者姜泓

实习生王丹妮通讯员申振通

“我们希望通过‘农加\’给中国的滞销苹果插上翅膀,走向世界。”田义带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创业团队,亮相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他们的“农加国际贸易——滞销水果的市场错配调整”项目荣获本次大赛银奖。

初晓果农苦踏上助农路

2014年,带着田义下乡授课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征兵教授,收到一条短信后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短信上说当地以油桃为代表的水果滞销严重,部分果农为了生计砍了果树另谋出路。“砍了果树多可惜呀!”当时田义为果农的损失很是惋惜。不久,她在车站遇到一个卖苹果、油桃的大妈。经过攀谈得知,由于找不到客户,她家摘下的果子只好散卖,全家人都出动,各处低价售卖,油桃更是便宜到两三毛一斤。听到这些,田义萌发了创业帮助果农的想法。

说干就干,田义从苹果开始,做起零售。创业初期,所有人都不支持她的工作。“那时候挺惨的,在西安时身上只剩下四百块钱,不知是用来交房租还是用来吃饭。一次去蒲城郊区看果子还被抢劫,拨打110才获救……”田义告诉记者。

“艰难的创业并没有挫败田义,反而磨练了她的意志。”团队成员田绍明回忆开始创业的那段经历,感慨地说:“她能用嘴尝出苹果的产地,可以用鼻子嗅出苹果的质量,可以用手摸出苹果的入库时间。这些看起来有些玄妙的能力,是靠三年的辛苦摸索打磨出来的。”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她与果农们结下不解之缘:不但双脚踏遍了330多个苹果种植村镇,还能品尝出70多个不同地域同品系苹果不同的口味。

坚守创业初心,对于苹果销售的精准定位、厚道的经营方式,为田义团队吸引了大量客户与货源,苹果销量不断攀高。2016年4月,杨凌农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标志着这个团队可以用更加完善的体系继续自己的创业。目前,“农加”已累计销售1480万斤苹果,实现销售收入2817万元人民币,切实解决了部分果农的销售问题。

独辟蹊径扩展外贸路

从零售到发展国际贸易,对于“农加”又是一个转折点。“当时妈妈被检查出癌症,家里的钱必须全部给妈妈看病,我搞零售的支持就没有了。”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不断打击着田义。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了做代办挣钱维持自己的事业。而这一次看似被迫的选择,却使她和团队发现了新的出路。田义说:“做代办就会经常跟其他客商打交道,久而久之我们就积累起自己的客源与货源。而且我们认识到中国苹果的滞销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口味的转变。”

在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后,帮苹果找它们的爱好者成为“农加”的方向。经过对陕西周边、全国各地的大规模调研之后,团队将目光投向邻国、海外,目前已跟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形成稳定贸易关系,陕西滞销苹果有了新的解决思路。

不忘初心经济助力公益

据了解,公司成立14个月,销售式的帮扶已经辐射陕西省宜川县、永寿县、富县等16个贫困县,帮助714家农户脱贫,促进751人解决就业问题。这个始于零售苹果的团队,已获得“互联网+”省级金奖。专家们的肯定、果农坚定的信任、客户们的认可,成为支持“农加”继续奋斗的不竭动力。

田义坚定表示:“我想让还在贫困的人看到希望与未来。我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苹果生产的产业升级。我想如果今后我有更大的能力,不只是苹果,农民其他的产品,我也愿意帮助他们销售,帮助他们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新闻推荐

沿黄观光路延安段,途经延川、延长、宜川三地,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更有着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黄河大合唱》《回延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首首

安塞腰鼓。本报记者袁景智摄枣园革命旧址。本报记者袁景智摄延安革命纪念馆。本报记者袁景智摄公祭黄帝陵。本报记者袁景智摄延河水,宝塔山。本报记者袁景智摄本报记者郭青樊蓉“山丹丹的那个开花...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