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龙山里响“驮铃” 马永斌记者杜方远

延安日报 2014-11-17 21:27 大字

在所有的工种里,可能数驮队最苦最累,报酬也最低。三四个人,驱赶着十多匹骡子、毛驴,便组成了一支驮队。供电及电信行业工程所需的材料,驮队得像蚂蚁搬家一样,一件件搬运到山顶、洼地、河滩等施工现场。有群众反映,近来在黄龙山系里就出现了一支像古代马帮一样的驮队,活跃于黄龙、宜川一带山山峁峁。驮队行走于羊肠小道,丛林淹没了驮队的身影。当驮队经过,寂静的大山深处远远传来“叮当”作响的“驮铃”声。

神渭输煤管道供电工程暨宜川——瓦子街35KV输电线路工程,是由省市决定建设的。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为输煤管

道提供能源保障,也使宜川县供电安全系数大为提高,形成全县双回路供电格局。该工程要经过黄龙山系,在崇山峻岭间架设铁塔,驮队便成了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要在崇山峻岭间架设铁塔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这些材料的运送只能依靠人力、畜力。这段时间,在宜川、瓦子街公路沿线时常可以看到干活的驮队,每匹骡子驮着几百斤的重物在山间的羊肠小道间行进,有些地方没有路,驮队前行百般艰难,运送一趟最远要走五六公里难走的山路。

这在群特殊的队伍里,今年22岁的张

小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已经是3年的老驮人了,高中毕业后他就开始了驮队生活。赶驮人都来自四川西昌,那里的村民大都干这个行当,专门为修建高压线塔座、通讯铁塔运送水泥、石子、钢材等材料。

赶驮人没有单独的工资一说,报酬就是每头骡子的一天的工钱,仅150元。在山间密林中每个人只能指挥3头骡子,除过喂料等开支所剩也不多了。“一天下来骡子要比人辛苦多了,每头骡子都是我们的家人和宝贝。”张小川说。一头骡子每天要拉十来趟活,赶驮人有时候一天要走几十公里山路,装卸上百次,每头骡子的

年龄、脾性、负重能力、爱吃什么,赶驮人心里都有数。

驮队将施工材料运到山上的施工地点只是输电工程的开始,随后工人们便着手修建塔基、搭建铁塔等大量繁重的工作,在赶骡人、骡子、建筑工人的协同工作下,才能完成像神渭输煤管道供电一样巨大的工程。

“赶驮人,四海为家,哪里有活到哪里。最近是在宜川县王湾村附近干活,每天早上我们早早地起来给骡子喂料、检查鞍子。也没想到今年来到了延安,能为圣地经济发展流点汗出点力,我们都感到很自豪,很欣慰。”张小川说。

新闻推荐

关于全市检察机关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 市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

一、全市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成效一年来,市检察院领导班子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干警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业务素质发生可喜变化,各项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受到社会各界的好...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