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刘缠兴 记者马政屈雪娇通讯员袁芳
看我家的苹果
刘缠兴在果园除草
早上5点,天还没有亮,习惯早起的刘缠兴就已经起床来到自家果园,开始一天的忙碌。这种习惯,对已年近六旬的刘缠兴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对苹果这个他赖以生存的产业的呵护。
今年59岁的刘缠兴,是宜川县秋林镇熟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974年,高中毕业后的他成为一名民办教师,9年后,又回归农村,他先是转行做了高柏乡的果树专干,而后又回到熟畔村,成为一名专职果农。
初见刘缠兴,就是一个普通农民的模样,瘦小却精壮的身板,中等身高,黝黑的皮
肤,一身粘着泥土的衣服,脚趾头露在胶鞋外。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提到苹果,他更是笑开了怀。
一年四季种果树、看果园对刘缠兴来说,是一项重复但又不枯燥的劳作。夏季雨水较多,野草生长旺盛,要给果园除草,有了现代化的割草机,刘缠兴一个人就可搞定20亩果园的除草工作;在果树花期时,便要带着家人开始一丝不苟地梳花梳果。为了保证苹果有个好的卖相,到了6月初,刘缠兴就要全家总动员给苹果套袋。10月中旬苹果丰收,全国各地的果商来到村里收购苹果,讨价还价间,一年的劳作就在那一毛两毛的计较中。到了冬天,忙碌了一年的刘缠兴还顾不上休息,还得要修剪果树,保证果树在来年能健康地生长。
熟畔村位于宜川塬上,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优越
的地理环境适合果树的生长,能长出香脆可口的苹果。刚开始,刘缠兴只种了4亩果树,第二年扩充到8亩,到现在他的果树面积已达到20亩,目前有12亩已挂果。“每年收获4到5万斤苹果,收购价在三块三左右,一年纯收入能达到十多万左右。”他粗细地算了一笔账。
刘缠兴是熟畔村第一个种苹果的人,以前村民都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一年下来户均收入最多3000元左右,生活困苦。刘缠兴说:“农村就是这样,村看村,队看队,村民看干部。我种果树赚了钱,生活条件变好了,其他村民才开始愿意种果树了。以前种惯粮食作物,种果树对他们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他总是说,一个人富不是富,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的富。身为村干部,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村民来向他咨询种果树的经验时,他都会耐心的解释,甚至亲自到村民的果园里去指导。农闲的时候,他还会邀请专家给村民讲授果树种植技术,全面提高村民种植果树的能力。“现在我们村个个都是技术员,经常被邀请去吴起、志丹、安塞等地方讲课。”刘缠兴
骄傲地说道。
苹果种好了,还要保证销路。刘缠兴说:“我们有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联系果商,况且宜川苹果现在已经形成了气候,我们产的是有机苹果,一点儿都不愁销售。”
据了解,熟畔村共有78户320人,家家种植苹果,人均年收入可达到3万元。该村村民杨振荣看到其他乡的人种花椒赚了钱,但他不知道塬上并不适合花椒的生长,坚持要种花椒,刘缠兴曾多次找他谈话无果。直到两年后,他种花椒不但没赚到钱,还赔了不少,才接受刘缠兴的劝说开始种果树。
作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人,刘缠兴在县城里买了楼房,在新村修了房子,还买了小轿车。可他更喜欢原来的旧窑洞。“近30年的生活一时半会儿改不了,而且住在这里可以打理果园。”他解释道。
“每天晚上7点,我都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有时回来早了还会看陕西新闻,我虽然快60岁了,可我觉得不看新闻就不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在这个相对闭塞的地方无法了解时事动态,会影响我进步的。”刘缠兴的脸上露出了憨厚而又睿智的笑容。
新闻推荐
篝火已点燃,晚会准备中本报讯(王政记者王婷实习生牛翠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游已经成为了人们非常重要的一种出游方式。8月2日至3日,在这个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里,大延安网自驾游俱乐部40余...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