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打牢执政为民坚实根基——由防汛救灾引发的对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

延安日报 2013-12-17 16:15 大字

谢京帅

今年7月份,宜川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袭击和7·25特大山洪过境灾害,致使部分群众住房倒塌,道路桥梁中断,农田设施损坏,电力通讯瘫痪,给全县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大灾面前,全县各级党组织果断决策、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干部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带领群众同心同力、共克时艰,奋力夺取了防汛救灾的重大胜利,创造了无一人伤亡、无城市内涝的抗洪抢险奇迹。

这次防汛抢险救灾是对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一次重要检验,是延安精神在新时代宜川人身上的集中体现,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对我们今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践行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是践行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的工作导向非常明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一声令下,干部齐上,8个应急抢险分队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迅速开展对河流沿岸、低洼地带、地质灾害点、土窑洞等危险区域群众排查撤离,不漏一村、一户、一人。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和职工放弃了双休日和休假,绷紧防汛救灾一根弦,有的坚守在工作岗位连续几天几夜顾不上休息,两个多月没有换洗过衣服,有的在灾害来临的紧要关头,为了转移群众而不顾自家的房屋财产被掩埋,有的为了群众安全,强忍不堪入耳的骂声含着泪锁大门、贴封条。在转移撤离群众中,曾多次出现群众前面刚撤离后面房窑倒塌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使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起初的不理解、不信任到最后的感激、支持和参与。虽然这次持续强降雨使多年来艰苦奋斗换来的建设成果遭受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达6.59亿元。但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群众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赢得了信任、收获了民心,凝聚了力量、树立了形象,使我们更加坚定,不论任何时候,不论遇到任何困

难,我们都要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切行为,包括做决策、定事情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践行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

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在这次防汛抢险中,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表现出了崇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切实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全县所有县级领导带头奔赴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一线,深入到群众中,指导组织撤离和安置群众,落实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措施,安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凝聚起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奋战在防汛抢险救灾的最前沿,连续作战、不怕疲劳,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撤离群众、安置群众、抢修水毁设施,巡查值守、清点人数、发放救灾物资等,在一项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灾情过后,我们把灾后恢复重建和保障群众安全温暖越冬作为最迫切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用足用活政策,动员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务的落实。在用地规划上,严格按照川塬、沟道、城区不同用地标准,合理安排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指标,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建设规划上将安全放在首位,科学选址,合理避灾让险。同时,将建房补助、移民搬迁、以工代赈、危房危窑改造、保障房建设等8项重建政策捆绑使用,统筹安排,适度叠加,使各项优惠政策惠及更多群众。围绕“年内过冬安置、两年住房安居”总体目标,落实县级领导、部门单位、乡镇村组三级包抓责任,倒排工期赶进度,强化措施抓落实,完成就地就近重建住房3538户。全力做好保障房和移民搬迁房房源调配、商品房购置补贴、安置补贴发放、困难群众救助等重点工作,累计发放转移安置补贴、过渡生活救助、倒塌房窑救助570.1万元。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农民进城、进镇、进社区及原地重建等方面给予群众更多选择,完成4767户住房倒损群众越冬安置。强有力的举措使恢复重建达到了进度快、质量好、入住率高、群众满意的效果。如今,我们

无论走到哪里听到更多的声音是,群众对党的感谢和对基层干部的赞誉。通过这次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的检验,党群干群关系比以往更加密切,人民群众对我们更加信赖,我们干事创业的劲头更大更足。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在紧要关头,我们的党员干部越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着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做好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力量源泉。

三、从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入手建立落实各种制度,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保障

完善健全的长效机制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探索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群众欢迎的制度措施,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强降雨来袭,按照“三联三抓三促”工作机制要求,全县34名县级领导、202名机关科级干部、1110名党员第一时间深入到所联系的乡镇、村组、农户,从防汛抢险救灾到灾后恢复重建实行一包到底,稳定了民心,增强了信心。二是乡镇普遍落实村情户情档案管理制,基层干部平时就心里装着群众的基本情况,在组织群众撤离时自然“底子清”、“路线明”。三是坚持现场办公制,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把办公室设在险情处置一线,对于危及群众安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联合会诊”、现场解决,及时采取撤离群众、封堵交通、排险加固等措施,有效处置了险情。特别是在应对云岩镇“7·25”特大山洪过境中,云岩镇、交通、电力、公安、卫生、水务、防汛、通讯等乡镇部门单位通力合作,封路、撤离、安置等同步跟进。山洪来袭前,采取敲锣打鼓、高音喇叭喊话、警车沿路鸣笛、干部有序组织撤离等措施,两小时内紧急撤离安置群众8688人。尽管山洪来势凶猛,以1780每秒立方通过云岩镇区,水位超过设防标准三倍以上,创宜川有史以来云岩镇区洪峰最高线,但是我们组织撤离及时,赢得了宝贵时间,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四是全面落实“定、查、评”工作机制,灾后恢复重建中,各级党组织根据灾情为党员干部定任务,按照分级督查、跟踪督查、专项督查抓兑现,实行“双向述职评议”评判工作业绩,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正是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落实,

为我们夺取防汛抢险救灾的重大胜利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每项制度的建立都必须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备、常态的制度体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四、凝心聚力谋取发展,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奋斗目标

这次防汛抢险救灾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力量的胜利。灾难面前,全县一致、干群一心,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各尽所能、各尽所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生动局面,共同筑起了防汛抢险的钢铁长城。灾后重建中,各级各部门不等不靠,相互支持,抓谋划、抓难点、抓推进,集聚合力,展现出大团结、大协作的豪迈气概,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最好的诠释。当前,宜川正处于“转型突破、后发赶超”的关键期,西部大开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宜川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青兰高速穿越过境,蒙中铁路、沿黄公路、神渭输煤管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规划,为宜川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谋好了局;丰富的煤炭、天然气资源为转型发展储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宜川的发展需要发挥全县上下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特别需要维护团结协作的大好局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处在基层第一线,直接和群众打交道,是做好群众工作、引领科学发展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为此,我们要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团结、讲大局的高度,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勇于开拓进取,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细化为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阶段性目标,加快“转型突破、后发赶超”进程,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为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作者系中共宜川县委书记)

新闻推荐

“慈善筑巢”项目在宜川通过验收 20万善款使455名师生得实惠

市慈善协会负责人检查学生床上用品本报讯(刘春玉记者董新银)12月7日,市慈善协会负责人再次来到宜川县集义中学,对该校实施的“慈善筑巢”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并通过验收,20万“慈善筑巢”项目款使455名师...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