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长征路上奔小康”采访团走进革命圣地延安枪林弹雨中的“革命摇篮”战地母爱永不朽

阳光报 2016-09-30 00:00 大字

????采访团成员共同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长征路上奔小康”采访团成员采访当地老乡

延安曾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逐步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而翻开这些光辉的史册,在一个特殊的地方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延安保育院”。9月28日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采访团成员共同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无不被这一段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历史震撼动容。

战火下的童声笑语苦涩里的甜蜜

随着舞台灯光的渐次变暗,剧场内轰隆地飞机轰炸声将所有的采访团成员带回到烈火燃烧的残酷战场。一位红军妈妈为了保护孩子,永远地倒下了,妈妈怀中的遗孤被送到了延安保育院,开始了一段温暖快乐又艰辛磨难的成长时光……

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题材,反映了延安的大背景、大主题。它把一个不起眼角落的故事,通过人们更容易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把一段枪林弹雨的战争历史,活化为一部绚丽生动的舞台剧;把一段生离死别的母子情,再现成一个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让人们从发生在“保育院”的故事感受革命者的人性光辉、牺牲精神和大爱情怀。

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与日寇浴血奋战。无数抗日志士奔赴前线,英勇捐躯;大量党的领导和骨干因为要领导边区建设、指挥军队作战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抚养与教育。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1938年7月,由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宋庆龄、何香凝、邓颖超等13人为名誉理事,杨芝芳兼任院长,负责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遗孤。众多革命后代在保育院学习生活,继承了革命精神,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一声“妈妈”催泪下无私大爱感人深

“《延安保育院》给人的最强烈感受就是直达心灵的感动与声光特效带来的震撼,硝烟弥漫、冲锋陷阵、舐犊之爱、军民鱼水……一幕幕的感人情景,不仅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而且情到之处总是令人潸然泪下。”观看完舞台剧后,一点资讯编辑孙明阳记者感慨地说。

“看到院长妈妈为了救小主人公而牺牲,孩子喊出妈妈两个字时,我流下了感动地眼泪。”南方网记者周丹阳说,这个故事内容很简单但却很悲惨,延安保育院里发生的故事虽然很小,但可以从这些小故事中,从这些孩子身上感受到无数革命战士的无私付出和奉献,这让我们感受到战火年代里的温情。

凭借丰厚的历史底蕴、深刻的精神内涵、精湛的舞台艺术、优质的品牌形象,《延安保育院》已被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等权威组织机构授予延安精神教育基地、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知青联盟延安基地、中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成为了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的新名片,是来延安旅游必看的红色经典。 西部网

老区延川:卯足干劲将贫困县摘帽

1935年,红二十五军到达延川县永坪镇,是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队伍。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率领的陕甘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在西北地区会师的前奏。

作为革命老区,延川曾为长征胜利做出重要贡献,但由于山大沟深,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近年来,老区人民通过移民搬迁、发展旅游、培育现代农业等方式,卯足干劲要在2018年将贫困县摘帽。

在文安驿镇风景移民安置小区,已有1000余户来自全县各处的移民搬入新居。据介绍,该小区规划了三期,将能容纳2000余户移民居住。

贫困户冯庭前从前住在关庄镇西洼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同时村里无主导产业,仅靠单一的种植业为生,群众的生活极度贫困。2013年7月,延川遭受特大强降雨灾害,西洼村的房屋、道路、农田受损严重。山体滑坡导致冯庭前家的2孔窑洞坍塌,当时幸好家里无人,免于一场灾难。

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给冯庭前家带来了福音。他申报了移民搬迁,由政府补贴一部分,个人出资一部分的方式在文安驿安置点分配到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2015年8月搬入新居。

据介绍,2012年至2015年,延川县共搬迁11357户移民,未来2年计划再搬迁5821户,目前已全部启动。通过产业帮扶、金融扶贫等方式,移民们就地解决了生计问题。

新闻推荐

搏击医苑竞风流 ——记延安市延川县永坪卫生院

????何宝平????永坪卫生院门口普通与平凡昭示着人生!追求与奉献孕育着永恒!!社会需要忘我牺牲的人,便有人挺身而出。——采访手记在延川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昔日一批批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