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教育强县工程奠基美好未来

延安日报 2010-12-01 21:42 大字

(上接第一版)为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延川县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修订完善了实施意见和方案,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目标,落实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和县级部门单位包学校抓教育的创强工作责任制度,细化了各单位的职责任务,特别是对照评估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对教育强镇(乡)创建、教育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和设备配备等工作均做了分步安排。县委、县政府分别于2005年、2007年和2009年三次组织召开全县“创强”工作动员大会,层层签订“创强”工作目标责任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就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问题,主持召开了19次专题调研座谈会、汇报会、进一步明确了全县教育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延川县委、政府认为:穷县更要办大办强教育。这为教育强县工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他们举全县之力,强教育之基。

延川县财政收入基础差,保吃饭、保运转也很困难,农村贫困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县上领导一再强调:教育上的事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县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上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比重,加大投入力度,优先保障教育经费需求,使全县财政投入向教育倾斜,对教育投入坚持做到“三个增长”。2007年至2009年,全县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9849万元、11003万元、9278万元,三年来预算内教育拨款却分别为8364万元、9497万元、14373万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推动了“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近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教育事业发展资金两个多亿,这对一个贫困县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延川把教育工作作为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法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三个增长”和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教育的要求,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所需,努力做到优先安排教育事业所需经费。从2001年起,将中小学教师工资统一纳入工资专户管理,由财政按月足额拨付银行代理发放。2007年4月执行中小学教师工资参照公务员工资,津补贴高套一级和基本工资提高10%,做到中小学教师工资高于公务员工资,医疗和住房补助与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

延川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软硬并重、全面达标,合理布局、规模办学”的原则,科学谋划教育布局调整。一是统筹学校建设资金,大力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学校布局调整、食宿重点项目的实施。三年来争取“危房改造”等教育项目资金1575万元,其中县本级投入755万元,建成和完善了永坪中学实验楼、眼岔寺中心小学教学楼、北关中学综合楼等10所布局调整后中小学的基础设施。二是加大对中小学教学仪器、图书、电教装备等方面的财政补助,实现装备条件现代化。2007年至2009年共安排5580万元用于学校电教设备更新和图书、仪器购置,保证了布局调整后包括高中在内的56所中小学校教学设备的完备和先进。三是扩大贫困生资助面,解决困难人群“就学难”问题。2006年春季起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县

财政每年在对寄宿生生活费配套补助外,还安排70万元的贫困学生救助资金,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阶段在校贫困学生。

延川科学调整学校布局,2008秋撤并延水关中学和文安驿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全县初中学生全部集中到延川和永坪镇就读。2009年底投资404万元对县城部分学校和延水关、眼岔寺、杨家圪台等7所学校的生活设施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让民间文化也走进校园,全面强化延川特色教育,提升延川基础教育质量。

延川县把新课程改革作为带动全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的重要载体,努力建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近年来全县新课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素质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均居全市前列。

为了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延川大力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校长招聘制、教师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岗位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四制”改革和教师资格制度,努力构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通过目标管理“逼”、岗位练兵“引”、评教赛讲“树”、师徒结对“带”、下乡支教“帮”、各种培训“育”等多种办法,努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全县小学专业教

师学历合格率100%,高一层次学历占84.83%;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到76.37%。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3.65%。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能手6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26人、教学能手72人。

2009年,县政府为教育系统新安排师范类大学本科毕业生42名,转正特岗教师87人。县政府从2010年起,每年由县财政安排50万元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经费,按照每人每年150学时标准,教育局制定了具体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培训计划。今年4月份举办校长培训班一期,对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48名正副校长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围绕新课程改革要求,4月份对中小学重点学科教师进行了一轮新课改培训。申报县二中为市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提升全县教育发展层次。

素质教育奇葩绽放,是延川教育创新的一大亮点。早在2003年延川县就率先提出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进校园活动,全面开展了以“秧歌进入体育课、民歌进入音乐课、剪纸进入美术课”为主的“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素质教育活动。2006年底县政府与北京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合作,启动实施了“延川县民间剪纸美术教育项目”,选择6个学校开展试点;2007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有国内外资深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专家和学者,国家教育部、文化部、中央美术学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国内3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的项目新闻发布会;2008年3月完成了小学3个年级6000余册地方

剪纸教材的编印和配套DVD教学课件的制作工作,投放到试点学校试用,使民间艺术教育教学和素质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县上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功能,积极探索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南关小学、北关小学、延川县第二中学、永坪镇第一小学和土岗中心小学等学校设立的校外活动辅导站,确保了青少年校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投资160余万元在贺家湾、贾家坪、马家河三乡镇原中心小学新建了三个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此举不仅可以加强和促进全县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与社会劳动实践锻炼,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学生人数锐减造成的“空壳校”和农村部分学校校舍、教育装备闲置问题。

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让所有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让所有人都能享受终身教育和学习。

延川县委、县政府首先十分重视保障弱势群体公平享受教育权利。县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县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列支30万元作为贫困学生救助专款,发动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构建贫困生多渠道救助网络。2008年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57人,资助中小学家庭困难学生1328人,拨付资助金28.29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272人,资助资金54.4万元;核报家庭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662人,落实助学贷款371万元。2009年

救助贫困生2458人次,发放救助金201.06万元;核报家庭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1517人,落实助学贷款900.59万元。同时不断扩大城区教育资源,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目前城区学校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就读需求。

其次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县上全面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2007年到2009年,按“专业对口、工作需要”的原则,将12名熟悉教育教学管理业务、具有实干精神的干部,充实进薄弱学校领导班子。选拔43名城区学校学科骨干教师到条件艰苦的学校支教。并有序撤并乡村学校,扩大城区教育资源,分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使广大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对公平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加强民办学校管理,提升其办学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义务教育,把义务教育工作列入乡镇年度考核,确保适龄儿童依法入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同时按照“公办为基础、民办为主体,公办、民办、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的思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利用闲置校产加快幼儿教育发展。目前,全县有幼儿园27所,其中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市一级幼儿园2所,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93.95%,学前一年入园率100%。

同时县上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将各行各业培训机构、资源、师资整合在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组织实施,大力推进“人人技能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再就业培训工程”,健全了县、乡镇、行政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三年培训近10万人次。

站在新的起点上,延川向教育现代化阔步迈进的信心更加坚定。县委书记何文采、县长呼延鹏说:“不管我县教育发展的道路有多么艰难,我们都将矢志不渝,坚定信心,努力把教育办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新闻推荐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抽查全市森林防火值班情况

本报讯(记者赵春光)2010年12月30日晚上,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对全市的森林防火值班情况进行了抽查。2010年入冬以来滴水未降,持续干旱给森林防火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在刚...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