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有了“村规民约”文明向善蔚然成风 通讯员 卓富昌
聚众赌博的不见了,外出务工者返乡务果树的多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少了,节俭之风悄然兴起;乱倒垃圾、随地吐痰的少了,美化庭院争当文明户的多了;婆媳吵架邻里不和的少了,孝老爱亲互助互爱的多了……近年来,延长县岭石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要问其中的奥秘,村民们都说:是村里“村规民约”的作用。
“岭石山是宝地,把你我来养育,建设好新农村,本条约要牢记……”在雷赤镇岭石山行政村的一面2米多高的墙壁上,赫然写着216个红色楷体字的“岭石山村规民约”。
岭石山村,是有名的移民村。村里的老一辈,大都是从河南、安徽等地逃荒逃难至此的,于是就有了“五省十三县”的说法。
村里人杂,乡俗各异,按说很难管理。但林振强告诉笔者,村里一直有互帮互助、仁爱礼仪的优良传统。过去大家日子过得困难时,我去你家借个盆,你去他家借个碗,相互帮助,如遇本村没钱上学的孩子,村里人便纷纷伸出援手予以资助。遇到红白喜事,大家都提前来帮忙。在事情过完的第二天,过事的主人还要叫大家去吃饭,不去吃的,就挨家挨户地送,既表示感谢也避免浪费。
勤俭节约、相互帮助的优良传统,在岭石山村代代相传,如何把这些优良传统发扬光大?2015年,从岭石山村走出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增奎经过悉心整理,216个字的“岭石山村规民约”非常醒目地展现在一面2米多高的墙上。村里的男女老少、过往行人每次路过时,都要驻足观看,成为岭石山村一个标识。
良好的村风还表现在对待村民的急难险事上。“我们正在地里干农活,一听见有人呼救,就赶快跑过去。当时已有几个村民先到了,有拨打120的,有把王建建抬到路边等救护车的。上车之前,你五百他一千,村民都将自己家中的周转资金递给了王建建。”村干部林振强说,“这是2016年10月的一天,王建建在果园里翻地时,被翻耕机压伤了腿时发生的事情。”那天,林振强带着几个村民也随救护车一起到县医院,后转至延安市人民医院,安顿好后才返回村里。
因王建建的伤情较重,大腿被截肢,目前仍在医院疗养。治疗期间总共花费19万元,除了村民带去的7万元,剩下的12万元,均是王建建在外打工的哥哥王阿宝支付的。
林振强告诉笔者,王阿宝早已和家里分家,在弟弟困难的时候,他不但请了长假回来照顾,还拿出打工攒下的12万元给弟弟看病,村里人对他都很敬佩。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中,村民都第一个推选王阿宝。
在岭石山村,党员干部不但带领村民整治村容村貌,定期组织村民清理清扫村里卫生,还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村内环境和村民文化素质。每月,全村都要进行一次卫生评选。每一个季度,全村进行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文明向善已在村里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曲颈琵琶吸引采访团及市民围观渭南日报记者李沛华摄延安日报记者刘小艳46岁的刘忠元如今是延长县最年轻的曲颈琵琶艺人,也是全县仅有的4个会弹曲颈琵琶的艺人之一,县上80%的人都知道他们。一场演出...
延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