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致富上山为哪般?——延长县黄古塬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纪实

延安日报 2015-01-01 22:35 大字

迁入新居喜笑颜开

新建成的果园集水池

宋玉秀正在修剪树枝

记者李星棋通讯员周金娥

“想致富要往山下走”,可在延长县安沟乡黄古塬村,这种情况却刚好相反,“想要致富得往山上走”。带着这个疑惑,记者来到了这个建在山顶上的村落。

从安沟乡政府出发,顺着柏油马路一路向西行进8公里,这座建在山顶上的崭新村落逐渐显现。到达山顶就看到村子被果园围在中间,一院院村居排列整齐。垃圾台、公厕、党员活动室、休闲广场等新建设施一应俱全。

寨子河村是黄古塬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走在黄古塬边缘地带,零星破旧的窑洞挂在悬崖边上显得孤寂,但这里是村民们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2013年夏天的暴雨灾害,村民的窑洞多数受损,李彦智和该村的其他17户居民通过移民搬迁与黄古塬村合并,在黄古塬村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李彦智在新住的产业区承包了2亩果园,每年支付2000元的承包费,只有一墙之隔的果园,在李彦智的悉心照料下有了不错的收成,仅卖苹果一项收入了2万元。

冬天来临,孙培英家的新房子内早早就烧上了地暖,自来水也引到了家

里。天气好的时候,她就带着1岁的孙女在村子里的广场上晒太阳。和其他村民一样,村民孙培英一家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将新房屋的院墙、大门、屋顶进行了统一翻新,看着崭新漂亮的房屋,她总是禁不住要布置一番,“儿子设计了一下,明年在院子里弄一个菜园子,以后想吃什么菜就种上。”孙培英憧憬道。

为了让村民更好地发展苹果产业,享受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成果,今年该村建设了3.47万平方米的新村,引导更多住在山下拐沟的村民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在此。该村布局分为居住区、生产区、公共服务区、养殖区四大区块,群众实现了吃住分离、人畜分离、生产生活分离,在优质的生活环境中一步步走上致富路。

58岁的宋玉秀正在自家的果园里修剪树枝,准备用旋耕机翻地。他种了近20年苹果,到现如今发展到17亩果园,他的耕种方式也由传统的人工劳作变成了机械化操作。“现在照顾果园方便多了,从旋耕机到打药泵,挖坑机、除草机都有了,劳作一点儿也不费时、不费力。”今年,该村申报为财政支持现代农业果业项目村和扶贫移民整村推进村,项目一期该村农户配备了价值60余万元的喷雾器、打孔机等果园管理设备。

过去,该村村民吃水主要从附近的东沟河抽水,农业用水基本靠雨水。近期,在宋玉秀的果园旁边新建了一口耗资35万元的集水池,其存水量可达6000多立方

米。这口集水池不仅解决了村庄排水问题,还将为果园每年提供3万立方米的灌溉用水。通过整村推进项目,该村购买、安装了抽水泵,将寨子河的水引进村民家中。

黄古塬村有840亩果园,大部分果园都山顶上。“要想富先修路”,今年9月份,该村完成了最后3公里土路硬化,为刚刚盛产的苹果打通了出路。“过去道路不通,直接影响了苹果的销售。道路硬化后,各地的果商纷沓而至,该村的苹果每公斤收购价较去年,至少高出两毛钱。”该村驻村干部郝宏建说。

黄古塬村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扶持下,把统一规划与分户实施相结合,把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把乡村建设与发展产业相结合,改善了村民生产到生活的条件,创造了一个上山致富的另类典型。

新闻推荐

亮点纷呈雏形初现《陕西日报》记者白云奇

▲新区一期鸟瞰图建设中的延安新区时值初冬时节,天气渐冷,但位于延安市区北面的新城建设热潮却丝毫不减。2014年11月初,记者来到延安新区建设工地,只见一马平川的黄土地上到处都是机器轰鸣,人声鼎沸,脚...

延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