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县:“五字诀”保卫北洛河

延安日报 2019-06-19 16:37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康彦创 记者 鲁舰平)碧水长流正在成为北洛河的“新常态”。6月13日,晨练的人们发现,一场雨后北洛河依然清澈见底,往日河水混浊的景象已经难见踪迹。人们评价说,北洛河的治理有了看得见的成效了。

吴起是北洛河的源头。全长680.3公里的北洛河,在吴起境内23.5公里,流经7个乡镇,流域面积3381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2亿立方米。今年以来,吴起县坚持把北洛河水污染治理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硬骨头”来啃,以消灭劣五类水、奋斗三类水为目标,坚持治标与治本同步抓,创新推出“人”“测”“堵”“网”“法”为主的“五字诀”治污法,取得显著效果,出境断面水质明显改善,消除了劣五类水质。

“人”,就是责任落实到人。吴起成立了河长办,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将全县境内1公里以上的693条河流、466座水库(坝)的监管督办治理责任落实到11名县级领导、86名乡镇领导、106名村干部和265名保洁员、154名巡查员,并组建以油气企业职工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构建形成县乡村三级河长(湖长)、“两员”、“一队”治水护水大格局。

“测”,就是监测水质。通过第三方机构设立16个水质监测点,对全县出入境、乡镇出境断面水质每月进行一次监测,按月通报水质监测结果、召开河长会商分析会,总结工作经验,查摆问题原因,落实各方责任,精准把脉,对症下药。

“堵”,就是封堵排污口。按照“宜改则改、宜搬则搬、宜堵必堵”的原则,对全县沿河排污口、污染源进行拉网式排查,科学研判,分类施策,具体做到“三个一律”:非法排污口一律封堵,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养殖场、加工厂、油气井场(站)一律关闭或搬迁,存在重大污染风险的项目一律不批。目前,封堵排污口105个,搬迁改造或关闭各类场站23个。

“网”,就是健全污水收集处理网络。坚持把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配套作为治本之策,2018年水体达标项目总投资4007.6万元,其中,投资1530万元实施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工程,投资2165.6万元建成乡镇、社区13座快渗式污水处理站,投资312万元延伸县城污水收集管网2.8公里,5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县城及城乡结合部人口密集区污水全部得到收集。2019年水体达标项目概算投资2亿元,其中,引进省水务集团投资1.2亿元启动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县财政投资8000万元启动建设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工程和垃圾填埋场扩容项目,水体达标项目建成后,中水将得到有效利用,北洛河出境断面水质将达到三类水目标。

“法”,就是依法治污。建立生态环境、水务、公安、检察院等部门为主的联合执法机制,发布禁止在北洛河取水通告,充分应用法律、行政、公益诉讼等手段治水护水,对滥排滥放、非法取水等行为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先后查处涉水涉污案件2起、刑事拘留1人、涉案处罚金额80万元,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

新闻推荐

“放管服”让群众享便利 延安市车管所打造家门口车管所侧记

王延峰本报记者刘全亚“以前折腾一天甚至几天才能办完的手续,现在一个窗口一会儿就能办好,再也不用排长队了。”近日,来延安...

吴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吴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