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路遥: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陕西日报 2019-01-18 07:02 大字
长令

路遥28岁的时候,写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荣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32岁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县办招待所,用了21天,每天工作18小时,写出13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一举成名。青年时期的路遥曾这样给自己立誓:“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他说到做到,呕心沥血6载,终于在1988年的春天完成了《平凡的世界》这部鸿篇巨制。2018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表彰100位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路遥光荣入选,被誉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实至名归。

路遥脚踩黄土,仰望星空,忠于生活,为人民而歌,为时代而歌,是名副其实的“时代书记官”。他不但给我们奉献了当代农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等积极奋斗的典型和巧珍、润叶美丽善良的艺术形象,还留下了至今值得回味、值得琢磨、值得思考、富有远见、振聋发聩的哲理名言。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改革开放40年,中华大地翻天覆地、日新月异。但有些东西没有变,比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励志、奋斗、勤劳、向上向善、修齐治平等等。今天,打开互联网,“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少平”“少安”“高加林”等等,仍是网民们追捧的“热词”。

小说《人生》发表;电影《人生》热播;小说获奖;电影获奖;来自全国各地的邀约不断,拜访不断,采访不断;“脱产”当专业作家;被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当选省作协副主席……30岁出头的路遥真可谓是成功人士,名扬天下。面对被追逐被传说的“广场式”生活,下一步向何处去?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生》是路遥不能再超越的一个高度。路遥也在考量、拷问自己:“在无数个焦虑而失眠的夜晚,我为此而痛苦不已。”

路遥就是路遥,是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他告诫自己,“一个人要是停留在自己的历史中不能前行,那是极可悲的。”路遥就好像给自己穿了“隐身衣”,婉拒采访报道,一心一意、苦心孤诣又心甘情愿地到陕北深入生活、苦读经典、潜心创作,历时6年为当代中国文学、为读者奉献了史诗般巨作《平凡的世界》,一举登上了中国文学最神圣的殿堂。

路遥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说:“但愿今天这个获奖不是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从某种程度上讲,超越胜利比战胜失败更难。

沙漠,是进行人生禅悟的一块净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事文学创作创造、靠形象思维吃饭、被视作“文化母鸡”的作家也是如此。

我敬佩那些当今活跃在文坛艺坛的历史题材的作家、编剧;我喜欢冯友兰南渡的“西南联大”、杜鹏程亲历的“保卫延安”、阿来笔下的康巴汉子、迟子建眼里的北极村;我更喜爱路遥笔下的黄土黄河、羊群牛群、草原沙漠、延安窑洞,读起来更亲切更亲近更真实,更有画面感,更接地气。

黄土高原,大漠草原,是路遥的生命之根、创作之基、灵感之源、精神之魂。路遥对沙漠情有独钟,他喜欢沙漠的宏阔开阔一望无际,更深悟沙漠的清静深邃。每当面临命运的重大抉择,尤其是面临生活和精神的严重危机时,路遥都会不由自主地走向毛乌素沙漠,在那里清醒头脑、补充能量。

路遥眼中的毛乌素沙漠,是观照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是顿悟人生的一个道场,是进行人生禅悟的一块净土。在准备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他又一次走向毛乌素沙漠,横下决心,说:“沙漠之行斩断了我的过去,引导我重新走向明天。”这是寻找自我的清醒;是找到“我是路遥,我是一个作家,我来自黄土地,要创作出一部‘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这个答案的清醒。

在现代足球运动中,几乎所有的队都把主要的力量投放在中场……它是胜败的关键

路遥不仅是一个地道的足球迷,还是一个深谙足球文化的智者。他把观看激情火爆的高水平足球比赛时的感悟灵活运用到文学创作当中,实在难能可贵。

1987年初,不到40岁的路遥受中国作协委派,到联邦德国考察,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向世界”。他写道,在现代足球运动中,几乎所有的队都把主要的力量投放在中场……从大战略上说,任何作战过程的中间部分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它是胜败的关键。

30多年前,路遥就形成了以上结论,简明扼要,穿透历史,切近现实,富有远见。我们不能不敬佩他的前瞻性、远见性犀利而敏锐。

路遥当年创作《平凡的世界》这一宏大工程,复杂而又艰巨,在创作第二部时,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这时,摆在路遥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按照原定计划,一鼓作气勇往直前,不到长城非好汉;当然还有另一种选择,放下手中的工作,把病养好,到时看情况再说。

路遥就是路遥,视文学如生命、如使命。他研究过先贤先辈曹雪芹、柳青的创作之路,发誓不能留下遗憾。他说:“前进固然艰难,且代价惨重;而退回去舒服,却要吞咽人生的一剂致命的毒药。”就这样,病情稍一好转,他又像战士一样,义无反顾、执着执拗地奔向属于自己的文学长征。

作家要有“无榜样意识”,要“敢于进入‘无人区’,树起自己的标志”

在路遥看来,作家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任何简单的创造,都要比复杂的模仿困难得多”。清醒、理智、理性的路遥,在不同场合,对“无榜样意识”谈了自己的见解。这种“无榜样意识”是建立在“有榜样”的基础之上。

他视柳青为自己的文学导师,先后7次精读《创业史》。他更牢记在柳青病床前,老前辈语重心长地教诲:“咱们这个地方,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自己人写出两三部陕北题材的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代的。”他还反复阅读了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并认真比较了这两部小说的创作风格的不同。

进入创作时的路遥,完全成了另外一个状态:“你要感觉到你在创造,你在不同凡响地创造,你的创造是独一无二的。”“把一切伟人和他们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都统统赶出房子。完全用自己的心灵写作。没有样板,所谓的样板都诞生于无样板中。”

钱来自社会,到一定的时候,就有必要将一部分钱再给予社会,哪怕是无偿地奉献给社会

这是小说中弟弟孙少平和刚刚富裕起来的哥哥孙少安的一段对话,也是几句忠告、劝解。

30年前,路遥就在《平凡的世界》里探讨普通人致富之后如何对待财富的问题,“不过,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预先把金钱和财富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和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正如我们用同样的高度来认识贫穷和落后。”“我们过去太穷了,我们需要钱,越多越好。可是我们又不能让钱把人拿住,否则我们仍然可能活得痛苦。我们既要活得富裕,又应该活得有意义。”时至今日,我们都不能不被路遥当时的一些预见、高论所折服。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路遥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尽心尽力书写改革开放伟大的历史进程。孙少安、孙少平、高加林的奋斗主题,是改革开放40年最为重要的价值之一,至今仍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我们今天纪念路遥,致敬路遥,就要学习这种奋斗精神。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更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的劳动者、勇立潮头的改革者去奋斗,去搏击。

新闻推荐

政协委员献真策

华商报记者赵雄韬摄华商报记者赵雄韬摄倾心为民聚合力,创新履职谋发展。政协会期间,承载着全市人民的重托,来自全市各族各界...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