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实现榆林持续健康发展
榆林市招商服务局
榆林市重点招商产业
依据当代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基于榆林现实的发展基础、产业特点、发展环境、发展阶段,榆林应在强化煤电等传统主导产业的同时,注重新型特色产业培植,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特色农业、轻纺工业、文化旅游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实现榆林可持续健康发展。
1、现代煤化工产业
榆林煤炭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为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被誉为“环保煤"和“清洁煤",是国内最优质的工业气化煤和动力煤,堪称煤中金牌。2015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3.61亿吨,约占全省产量的71.9%,占全国的9.7%,为榆林发展现代煤化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榆林将按照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要求,坚持“用煤先取油"的理念,坚守“分质利用、深度转化、集聚循环、融合发展"的原则,全面确立煤炭中低温热解在榆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构建以煤炭中低温干馏推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基合成材料的“一推四"特色煤化工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兰炭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榆林兰炭"洁净煤品牌,拓展兰炭应用市场,突破粉煤干馏工业化,发展以煤干馏为核心的百万吨级煤炭分质利用示范项目,鼓励发展以兰炭为原料生产合成油、甲醇及下游产品、发电等,打造“榆林版煤制油"产业集群,形成榆林煤化工产业高转化、低成本的核心竞争优势,煤炭分质利用产业规模、技术水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区。全力推进煤化电热一体化、煤制超清洁油品、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油综合利用、煤制气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推动煤化工向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及其下游高端产品延伸,发展大型烯烃产业链、大型芳烃产业链、聚酯产业链为核心的产品群,打造世界一流煤化工产业集群。
2、新材料产业
近年来,榆林市依托丰富的煤、油、气、盐等资源优势,原材料工业基础雄厚。目前,榆林市新材料产业以化学原材料为主导,带动了金属结构材料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未来一个时期,榆林将积极打造“低电价"、“低地价"、“低气价"优势,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与能源、化工、装备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铝镁合金材料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半导体材料基地和晶体材料基地。
以集群化、循环化为路径,打造“煤-兰炭-硅铁-镁-镁加工"产业链,加快金属镁产业升级改造,建设镁冶炼、镁合金深加工和镁产业服务三大产业集群,建成“世界镁都";打造“煤-电-铝-铝镁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铝加工,构建以氧化铝-电解铝、镁冶炼-铝、镁合金-器件加工一体化的铝镁合金加工产业链,推动铝产业高端化;加快建设绥德镁合金深加工项目,发展镁合金大型型材、宽幅板材和镁棒材深加工。充分利用已有化工产业基础,发展EVA、乙丙橡胶等乙烯下游,丙烯腈、环氧丙烷、苯酚/丙酮等丙烯下游,三聚氰胺、密胺树脂、蜜胺纤维等合成氨尿素下游三条高附加值产业链,培育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等先进高分子材料,推进煤基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化。以高性能和低成本为主攻方向,推进榆佳工业区电子及光伏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发展电子级多晶硅、光伏级多晶硅等半导体材料,开发氮化镓、碳化硅等新型半导体材料。加快引进发展蓝宝石玻璃、激光晶体等晶体材料产业。规划建设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推进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3、特色农牧业
榆林是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土壤类型丰富,地形地貌多样,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土地资源辽阔,特别是北部风沙草滩区,地广人稀,土地改造成本低。光热资源属全国高值区,且夏季雨热同步,有利于营养积累和产量形成。全市现有耕地1646万亩,共有各类农作物46种,有23项优势农业资源位居陕西省第一位,红枣、羊肉、羊绒、绿豆、小米、马铃薯、荞麦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丰富、品质优良,榆林已成为陕西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小杂粮生产基地和国家级杂交玉米种植基地。
“十三五"时期,榆林将坚持特色化、现代化、品牌化、规模化,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重点建设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红枣、特色林果、特色油料、大漠瓜菜、羊子、草业、设施农业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高端农业转型。到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150万吨以上,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超过45%。
4、特色轻纺
榆林将充分利用丰富的能源化工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主动承接东中部轻纺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壮大特色鲜明、产业链体系完整、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的农产品加工、轻纺、塑料产业集群,建成全国羊毛防寒服生产基地和西部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突出有机和天然特色,重点发展红枣、马铃薯、小杂粮、沙生果蔬加工业,农产品综合加工率力争突破60%。服装家纺业方面,重点发展防寒服、职业装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土织布服装和家纺制品,培育优势龙头企业,打造陕西最大的服装产业集群。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发展洗毛、粗纺为主的毛纺产业。塑料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通用塑料制品、改性塑料专用料、高端塑料制品三大产业链,年加工转化PVC、PP和PE60万吨。产业用纺织品生产方面,与能源化工产业衔接,发展功能性过滤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农用纺织品和旅游产品等;延伸煤盐化工产业链,发展新型纤维材料。
5、文化旅游产业
榆林人文历史荟萃,自然资源独特,独具特色的文物遗迹遍布城乡,久负盛名的民间艺术世代相传,粗犷豪放的陕北民歌久唱不衰,剪纸、石雕等艺术品魅力独具。荟萃了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中国史前最大城址石峁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及红石峡、红碱淖等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
未来一个时期,榆林将以景区建设和品牌打造为重点,加快创建一批3A级以上景区,打造白云山、红碱淖、统万城等5A级旅游景区,发展陕北文化游、大漠风情游、红色体验游、工业观光游、体育赛事游,建设自驾游基地。重点打造市域综合旅游、长城寨堡、沿黄观光、毛主席转战陕北、城郊生态休闲、乡村民俗等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区域协作,打通到银川、鄂尔多斯、延安、太原等周边旅游热点城市对外通道。支持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创建全域旅游县。突出陕北地域文化,注重体验环境和文化氛围,大幅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强化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打通创意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推广、衍生产品等产业链,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打造“边塞古城、黄土风情"目的地型区域中心旅游城市。
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榆林市特装布展现场介绍
一、展位分配
本届丝博会暨西洽会分配我市展区总面积600m2,由150m2和450m2两个部分组成。我市布展总体分为榆林产品展销板块、市级及园区板块和县区板块三大部分,榆林产品展销板块单独占用150m2部分,市级及园区板块、县区板块共用450m2部分。
二、布展思路
我市布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榆林古城"为主线,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以古典文化元素为点缀,分为“榆林产品展销板块、市级及园区板块、县区板块"三个板块进行特装设计。通过沙盘模型、实物展示、视频演示、图文并茂、声光互动等表现手法,做到整体美观、特色鲜明,使展馆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特装布展招牌、产品、灯光、色调等都体现古典元素,把榆林“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古城风貌融入到展区里。
特装布展做到了“三个结合":即展示“十二五"发展成就与宣传“十三五"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展示资源优势与宣传产业规划紧密结合;特色产品展销与优势项目推介紧密结合。
三、各板块介绍
榆林市展区主要分为“榆林产品展销板块、市级及园区板块、县区板块"三个板块。
(一)榆林产品展销板块
本板块主要展示销售榆林各县区地方特色产品。本届展会,我们精选了30户参展企业进行展销,产品主要以各地工农业产品、初级加工品、手工艺品等为主。通过展示展销,增加榆林名优产品的销售额,拓大榆林名优产品的知名度。
(二)市级及园区板块
本板块主要展示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展示榆林市“十二五"发展成就,如主要经济指标、主要工农产品等;二是展示榆林“十三五"发展思路,如主要经济指标,国土空间规划、重点产业规划等;三是展示榆林市级园区发展情况,特别是对榆神工业区和榆林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展示,为客商呈现出良好的投资环境。
榆林市“十三五"的产业规划是我们的重点招商方向。为此,我们主要展示了四大类17个产业:一是以煤、油、气、盐为主的能源化工主导产业;二是以农业、轻纺、建材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三是新材料、文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为主的四大接续产业;四是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新兴服务、商贸流通、生活服务为主的五大支撑产业。
(三)县区板块
本板块主要展示12个县区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等,同时每个县区精选2-3类特色优势产业及产品进行展示。各县区、园区展位前都以一副对联,宣传所展示的产业、产品或本地发展理念。
新闻推荐
□樊高林据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五年(公元972年)降旨整修中部县(今黄陵)轩辕黄帝庙,将唐大历年间坊州(后改中部县)刺使臧希让奏请修建的黄帝庙由桥山西麓移今址重建,并规定每10年祭祀3...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